猪念珠菌病探讨康大夫100种猪病防治

时间:2021-3-24 18:20:54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m.39.net/pf/a_7805810.html

猪念珠菌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芽生菌纲、隐珠酵母目、隐球酵母科中的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又称为假丝酵母菌病。本病是多种动物的两种内源性真菌病,由各种念珠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黏膜的疾病。猪念珠菌病可分为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上消化道念珠菌病和由克柔氏念珠菌所致的下消化道念珠菌病两个类型。

流行病学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饲料中,以及人和动物的皮肤和黏膜上,正常时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在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大剂量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有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便可能引起内源性感染。

从猪舍、饲料和饮水中可检出白色念珠菌,在正常猪的皮肤、口腔、胃肠道中也有少量存在。口腔已感染的猪,可经粪便和口腔唾液排菌。还从鸟类、啮齿类和其他动物的粪便中分离到白色念珠菌,它们可能引起宿主发病,使其成为猪的传染源。环境中的白色念珠菌在潮湿的条件下,可在适当的基质(如溢出的食物和垃圾)上增殖。

临床症状

猪上消化道念珠菌病主要发生于仔培猪和哺乳仔猪(SPF仔猪)。在临诊上表现为采食障碍、食欲不振和消瘦。可见整个口腔黏膜覆盖一层不易擦掉的微白色伪膜(类似人的鹅口疮)。感染猪多因继发细菌感染而死亡。

猪下消化道念珠菌病主要发生于仔培后期的小猪。临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和体重减轻。这种病例多于继发细菌性感染而迅速死亡。患病的仔猪营养不良,并有慢性腹泻。

解剖症状

在舌、背、咽部(较少),有时在软腭或硬腭出现直径为2-5mm的圆形白斑。这些白斑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片假膜,可阻塞食管。病灶进一步向食道扩展,并在胃黏膜上出现。在胃贲门区出现小出血灶,而在食道区、胃底部形成白色伪膜病灶,但严重感染猪很像慢性肠炎,肠绒毛膜萎缩和黏膜增厚。伪膜去掉后,见黏膜表面充血,很少有溃疡。在较大一些的猪中,可以从胃溃疡病灶中分离到白色念珠菌,但这些猪在眼观上与未感染猪没有什么不同。皮肤感染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病变,包括表面有灰色的沉积物,表皮增厚,以及被毛脱落。

显微病变包括上皮表面存在大量酵母菌,上皮中有深染的1.5-2μm长的假菌丝。在舌部病灶中,可见乳头下腔有酵母菌和假菌丝。在感染性胃溃疡的周围,也有大量菌和假菌丝。感染的上皮常呈退行性变化,包括上皮细胞脱落、毛细血管扩张、黏膜下层或真皮水肿(取决于上皮表面的吸附力),以及存在炎性细胞。早期病变中,存在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

治疗方法

两性霉素B对仔猪有效,每天2次,每次每千克体重0.5mg。患有皮肤念珠菌病的猪可使用适宜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擦洗。

综合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保持舍内干燥通风,防止潮湿拥挤。在仔猪更换饲料时,要逐渐改变,饲料中应含丰富的维生素。当仔猪早期断奶或较长时间口服抗生素时,也应注意补给足够的维生素。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收藏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jbzz/107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