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AS研究 64个基因位点与静息心率和总死亡率相关 静息心率又称为安静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人的静息心率是总死亡率的已知预测因子,静息心率较高的人死亡风险增加。近日发表在《NatureGenetics》的文章中,来自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60多个与静息心率相关的基因位点。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这些位点探索静息心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估计基因预测的心率每增加5次/min,就会导致男性寿命减少.9年,女性寿命减少.6年。 文章通讯作者PimvanderHarst等人写到,“我们的研究结果为静息心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共同遗传预测因子提供了证据。” 64个基因位点与静息心率和全因死亡率相关 该GWAS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34,5人。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6.6岁,在平均4.9年的随访期间发生了例死亡事件。 研究人员通过这项GWAS发现了76个与静息心率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只有64个位点可以在另一组包含30,人的队列中得到重复验证。这些基因位点中有46个是初次发现与静息心率相关。此外,他们发现了其中个基因位点与静息心率多重关联的证据。 VanderHarst等人还根据增加静息心率的等位基因数量和关联强度,设计了一种加权遗传风险评分方法。他们发现,基因决定的静息心率的增加与身体质量指数(BMI)较高、高血压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相关。 他们还发现了静息心率相关的遗传变异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他们估计,这些变异导致静息心率每分钟多跳动5次时,相应地全因死亡风险增高0%。这意味着静息心率每增加5次/min,会使男性的平均寿命减少.9~4.年,女性的平均寿命减少.8~3.7年。 研究人员还检测了这些基因位点中是否包含与心脏表型相关的位点。他们优先选择了这64个位点附近的0个候选基因,然后在OMIM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发现其中一些基因与心肌病、长QT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相关。使用DEPICT工具进行分析检测到了6个显著富集的基因集,研究人员将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了74个与心脏生物学相关的基因集。 该研究结果说明,静息心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可能是由共同的生物学过程引起的,例如心率的基本细胞生物学和对心律失常的易感性。 研究人员写道,“目前还没有机制可以解释,我们检测到的影响静息心率的基因位点还与总死亡率相关,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基础机制。” 日本科学家成功发现形成牙釉质的主基因日本东北大学于06年月7日宣布,他们成功发现了牙釉质形成的主基因(Mastergene),并探明了其具体机能。该成果向人们揭示了牙釉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控制牙齿形状的。 东北大学齿学研究科副教授中村卓史、小儿发育牙科教授福本敏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共同完成了本次实验。具体成果已于0月7日刊载在美国知名科学杂志《JournalofBoneandMineralResearch》的电子版上。 牙釉质(又称珐琅质)是牙齿最外层的组织,同时也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坚硬的组织,它与骨骼、软骨等坚硬组织不同,是由被称为“牙源性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生成的。蛀牙会因为口腔内细菌产生酸等物质不断侵袭牙釉质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而牙源性上皮细胞在牙齿完全形成后就会消失,变成体内不存在的细胞。也就是说,牙齿一旦遭到破坏是不会再生的。 在本次研究中,小组成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制作出转录因子Amplifying会对全身的上皮细胞进行基因表达的小鼠(K5-Epfn小鼠)。在对这种小鼠的牙齿进行调查时发现,野生型小鼠牙齿上不应该生成牙釉质的位置也生成了牙釉质。此外,K5-Epfn小鼠的臼齿、牙齿咬合的牙齿顶端位置、牙根等部位的形状出现异常。 在调查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时发现,Amplifying通过诱导增值因子FGF9和SHH的基因表达,介入到牙齿形成过程中上皮间质组织间发生的相互作用里,进而促进了牙源性间叶细胞的增殖,而牙源性间叶细胞是参与牙齿象牙质形成过程的重要物质,这就间接证明了Amplifying与牙釉质形成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人员表示,本次成果对牙釉质再生技术、牙齿形状调节技术的开发研究有重要意义。 中美合作发现自闭症突变基因科技日报北京月0日电(记者张梦然)中美科学家发表在9日英国《自然·通讯》期刊上的一篇遗传学论文称,他们在一项大型“中国人遗传研究”中发现了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的遗传突变,这一成果是迈向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重要一步。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而不是心理疾病,且与后天的教育无关。其特征包括语言和交往能力异常、兴趣狭窄及固执的行为模式等。迄今,该病的病因仍是世界医学的未解难题。 中国中南大学夏昆、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伊万·艾克勒及其同事,此次分析了超过名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中国人与自闭症风险相关的89个基因,这些基因是在其他族群的患者中发现的。研究人员特别寻找了仅在受影响的个体中发生的突变,而不是从父母遗传的突变。约4%的患者具有这样的突变,频率与欧洲人群相似,而且这些突变仅发生在9个基因中,远高于随机预期。此外,一些基因在两个或更多个患者中重复出现,使其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候选基因。 论文作者还发现,有时与自闭症谱系障碍一起出现的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疾病,会以相似的几率发生,并且通常与相同的基因相关。 此前的研究表明,重复出现的偶发突变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重要风险因素,但这些遗传研究几乎是在欧洲人群中进行,如今这项新研究提供了对中国人携带该病症风险突变的见解。 帕金森基因新疗法已经进入临床试验近期,对帕金森氏症患者来说有个重大利好消息——帕金森氏症的基因疗法有了新突破。我们都知道左旋多巴是缓解帕金森氏症症状的一种常用药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的疗效会变得越来越差,患者可能不得不加大药物剂量,但每天仍会有多个小时处于几乎瘫痪的状态。美国VoyagerTherapeutics公司认为,把基因在正确的时间导入到正确的脑组织中,可以延长左旋多巴药物得疗效。 目前该公司的基因疗法开始进入临床试验,有些患者身上已经出现显著疗效。一位称为“6号患者”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前需要服用高剂量的左旋多巴,即便如此,每天他有6个小时处于接近瘫痪的状态。在接受基因疗法之后,他每天只有两个小时处于这种状态,而且他现在服用的药物剂量也有所减少。 Voyager公司的策略是通过基因疗法将能够表达AADC的腺相关病毒(AAV)注入到躺在核磁共振机器中的患者大脑中,从而恢复AADC在患者大脑中的水平,延长左旋多巴的疗效。试验成功的话,帕金森氏症患者可以不用做费用昂贵的手术,只要接受此种注射,非但每天瘫痪状态的时间缩小,服用药物的剂量也会减少。这样,既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改善了自己的病症状况。 如果Voyager公司优化的基因疗法试验成功,按以往美国FDA准入规定来推算,相信两三年的时间就能看到该技术投入实际应用。而我国也将得益于该技术,造福国内广大帕金森氏症患者。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白癜风治疗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