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科学家表示,人的口腔中中常见的细菌约有种之多,但幸运的是这些细菌中大多数都是有益细菌,然而这些细菌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很多疾病的发生或许都和口腔中的细菌群落有关系。 近日,来自德州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本身健康的口腔细菌或许能够促进病原菌生长,研究者指出,口腔中名为格氏链球菌的细菌能为伴放线菌聚集菌提供氧气,而后者细菌则会感染牙齿、牙龈和其它组织。 那么口腔细菌到底是好还是坏呢?下面小编对此进行了盘点,与大家一起学习! 口腔细菌不仅影响牙齿健康还会增加中风风险 doi:10./srep 在一项对入院治疗的急性中风病人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特定类型中风与口腔细菌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来自日本大阪和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这项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期刊scientificreports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发生脑内出血的病人中,有26%的病人唾液中存在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菌——CNM阳性变形链球菌。在其他类型的中风病人中,只有6%的病人能够检测到该细菌的存在。 中风主要包括缺血性中风(因脑部血管受阻而导致)以及出血性中风(因脑部血管破裂而导致)。 研究人员还对MRI检测结果显示存在脑微出血的病人进行了分析,这些病人有可能会发展为痴呆同时存在脑内出血的可能,结果发现唾液中含有CNM阳性变形链球菌的病人相比于没有该细菌的病人存在更多数量的脑微出血。 中美合作发现口腔细菌可增加食管癌风险 DOI:10./s---x 来自路易斯维尔大学牙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叫做Porphyromonasgingivalis的细菌在61%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病人体内存在,该细菌本身与牙龈疾病的发生有关。与之相比,该细菌仅在12%的癌细胞周围组织内存在,而在正常的食管组织中检测不到该种细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InfectiousAgentsandCancer上。 领导该项研究的华人科学家HuizhiWang这样说道:“这项研究首次表明P.gingivalis感染可能是促进ESCC发生的一个新风险因素,该种细菌还可能成为这类癌症诊断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标记物。如果这些数据得到进一步证实,那将表明清除一种常见的口腔病原体就可能帮助减少ESCC的患病人数。” 据了解,食管癌主要有两种类型:腺癌和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 研究人员发现口腔细菌可引发肠癌 口腔中存在着成千上万的细菌,这也是病从口入的道理。然而根据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口腔中存在的一种suo?gan?ju梭杆菌甚至能引发肠癌。过去科学家只是知道这种细菌与肠癌有一定联系,但是这次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大肠腺瘤中有大量的梭杆菌。虽然大肠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也存在着转恶性的可能。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是因为梭杆菌引起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所致。 而凯斯西储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梭杆菌表面存在的一种黏附因子FadA能够进入肠瘤中引发肿瘤增生。而当阻断该分子时,肿瘤的发展得到了一定控制。 这两项研究揭示了肠癌发生的新机制,为以后药物研发也提供了借鉴。 Immunity:口腔细菌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免疫攻击 DOI:10.1/j.immuni..01. 结肠癌患者拥有异常多的口腔常见细菌,但这些细菌在肿瘤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尚未明确。由CellPress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口腔致病菌——具核梭杆菌能保护多种肿瘤细胞免于被免疫细胞杀死。这一发现可能为癌症患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某些细菌先前已被证明对抗癌症,所以本文发现令人惊讶。自然杀伤细胞(NKcells)能保卫身体对抗各种健康威胁,包括病毒和寄生虫。这些细胞还可以杀死肿瘤,但肿瘤细胞已经进化到可以回避这个免疫应答。在年代初,一个叫威廉·科莱医生曾表示,某些细菌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的,他甚至用细菌提取物成功治疗癌症患者。但是细菌和肿瘤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而且直到目前,不知道是否有其他类型的细菌是在常见的癌症中产生相反的效果:保护显影肿瘤从免疫细胞攻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andelboim研究人员联手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学院共同研究自然杀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是否受到核梭杆菌的影响,核梭杆菌是一种口腔致病菌,与牙周疾病相关而且也被发现存在于人结肠肿瘤。 AEM:口腔新型细菌能够预防龋齿形成 英文原文报道:Thesenewlydiscoveredbacteriacanhelppreventcavities,andscientistswanttoputtheminapill 保持口腔清洁并不仅仅是“用抗细菌牙刷刷牙,然后将有害的细菌清除出去,留下对我们口腔有益的细菌”而已。 不过,如果现在有一个更加温柔的方式,能够限制细菌的增殖水平,又会怎么样呢?美国科学家们鉴定出一类新型的口腔细菌,该细菌能够将有害的细菌种类限制在可控范围内。这一类细菌叫做"A12",本质是一种链球菌。未来有一天这种口腔清洁方式可以以口服的方式实现,就像吞服一粒小药片那样简单。 为了预防龋齿的形成,维护牙齿健康。整个口腔的PH值需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如果口腔PH值偏酸,就会有很多有害细菌滋生,这对你的小白牙可没有什么好处。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有害细菌会在牙齿周围持续地产酸,并慢慢地溶解牙齿。简单的化学反应"。佛罗里达大学口腔生物学家RobertBurne说道:"因此,我们很好奇究竟哪一种细菌能够提高口腔的PH值"。 IJSEM:口腔常见细菌可引起严重的心脏病和脑膜炎 doi:10./ijs.0.-0 近日,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者在口腔中发现了一种常见细菌,这种细菌如果进入血液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aticandEvolutionaryMicrobiology上,这项新的研究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这种细菌是如何致病的,并且可以评估这种细菌的致病风险。 研究者发现的这种细菌命名为Streptococcustigurinus(S.tigurinus,链球菌属的某种细菌),S.tigurinus是从心内膜炎、脑膜炎、脊椎关节炎病人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和链球菌属的其它细菌有很高的相似性,都可以在口腔中繁殖,常见的牙龈出血会给这种细菌进入血液进而造成严重的感染提供便利的途径。领导此项研究的研究者AndreaZbinden博士表示:“S.tigurinus的识别对于临床上治疗非常重要,精确地识别、研究该细菌对于追踪该细菌的分布、以及感染机制、途径都非常有必要,而且可以为我们临床上寻扎合适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提供一定的线索。 口腔细菌将可用来诊断胰腺癌 来自美国微生物学会的消息,研究发现胰腺癌病人的口腔微生物组成模式与健康对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发现将会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巨大的帮助。胰腺癌是致死率第四位的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胰腺癌的准确早期诊断将大大提高病人的成活率,然而不幸的是,目前尚未发展出一种有效的对胰腺癌进行早期诊断的技术方法。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组一共收集了位病人的样本,其中女性63人,男性68人。这人中,14人已经被确诊患有胰腺癌,13人患有胰腺疾病,22人患有其他类型的癌症,10人身体健康。结果显示患有胰腺癌的病人组中另种口腔微生物(Leptotrichia和Campylobacter)的组分显着高于其他组别。同时另外三种口腔微生物(Streptococcus,Treponema和Veillonella)的组分显着低于其他组别。 PLoSPathog:研究揭示牙龈卟啉单胞菌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诱发炎症 doi:10./journal.ppat. 引发牙周疾病的病原体如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导致的慢性口腔感染不仅会引发牙龈局部炎症,导致牙齿脱落,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相关联。在PLOSPathogens杂志上刊登的研究现在揭示病原体如何逃避免疫系统,以此来不仅仅诱发口腔炎症。 像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一样,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有一个外表层,由糖和脂类组成。哺乳动物免疫系统已经发展到能辨识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这一外表层,然后触发一个多管齐下的免疫反应。然而由于病原体及其宿主之间的“军备竞赛”,几种类型的革兰阴性菌包括P.gingivalis部分通过改变自己的“外衣”,来避免宿主免疫防御策略。 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CarolineAttardoGenco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牙科RichardDarveau和他的同事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好早期白癜风是否能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