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66445.html 年,在悉尼奥运会上,一个身高1米58的广东女孩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女子组举重项目中,她成功托举起了重量是自己体重两倍的杠铃,成为了当年的女子举重63公斤级冠军。这个女孩就是陈晓敏。 而就在3年后,陈晓敏毅然决然地将这枚倾注了自己多年汗水和努力的金牌无底价拍卖,最终结果不负陈晓敏所望,这枚金牌被叫出了万的高价,针对此,曾经有很多网友评价陈晓敏违背了体育精神,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了这背后的隐情。 大山里走出个世界冠军 年2月7日,陈晓敏出生在广东鹤山一个小山村的普通人家,陈晓敏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再往下,陈晓敏还有2个妹妹。用陈晓敏父母的话说,在4个女儿中,二女儿陈晓敏的性格最坚强,也最能吃苦。 在陈晓敏还小的时候,她的父母承包了村里的酿酒厂,靠着祖传的“土炮醇”米酒将6个女儿养大,作为没有男孩儿家庭中比较年长的女儿,再加上妹妹们年纪还小,陈晓敏和姐姐承担了一些重的体力劳动,上学之余,陈晓敏就会帮家里挑酒坛子,那时候,酒坛子都能赶上陈晓敏半个身子高,而可能也正是因为挑酒坛子,陈晓敏锻炼出了过人的腿力,这为她今后的人生迎来了不一样的篇章。 年,当地县体校新成立了举重队,考虑到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意志品质都很适合练举重,教练苏子良于是到了陈晓敏所在的农场小学挑选运动员,当时陈晓敏11岁,身形瘦弱体重只有29公斤,处在一个该年龄段女孩子标准体重的最低限值上,身形条件在一众孩子中并不起眼,所以起初,苏子良并没有注意到陈晓敏。 但是在人群中,苏子良敏锐地发觉自己被一个孩子的目光追随着,那目光中透露出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苏子良直觉:这个孩子会是个好苗子。 就这样,陈晓敏入选了,不得不说的是,苏教练看人的眼光的确很准。 而陈晓敏的父母也对女儿被选中感到很开心,表示支持女儿搞体育,并鼓励女儿认真训练,在他们看来,打小坚强的二女儿练体育也一定没问题。 自此,陈晓敏踏入了举重大门。年,陈晓敏进入了省体校,紧接着又在1年后晋升广东省代表队,这样,陈晓敏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个“贵人”教练——蔡俊成。 这位教练也不简单,他是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男子青年抓举纪录的举重名将,做运动员的10多年间,曾多次获得全国及亚洲冠军,打破全国以及亚洲大大小小比赛的纪录不下50次。 不做运动员后,蔡俊成又转做女子举重教练,在教练员生涯中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陈晓敏之前,蔡俊成已经培养除了像邢芬这样优秀的运动员,年邢芬早在北京亚运会冠军中夺得首枚金牌,之后又获得了9次世界冠军,打破了18次世界纪录。 有珠玉在前,陈晓敏的表现自然也非常不俗。在旁人看不到的岁月里,她的成绩以一种惊人的速度飙升。其中的原因被蔡俊成简单归纳为四个字,那就是聪明好学。 陈晓敏自己说:“实际上我的性格很‘叛逆’”。对于教练的话,她不会盲从,同时她又非常自信,也很有主见,她喜欢和教练商量着解决训练中的问题。 蔡教练也说:晓敏不是一个乖运动员,但她是一个好运动员,她的身体条件在女子举重运动员中甚至不算太好,但她足够聪明,总是能够在训练中发现的毛病,并想办法怎么解决。 而对于蔡教练所说的陈晓敏不足的身体条件,最开始发掘陈晓敏的苏教练也曾注意到,身为教练的二人清楚地知道,对于竞技运动员来说,越往后走往往越难,高手之间的较量,很小的误差都可能同金牌失之交臂。所以一些小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可能无足轻重,但对于陈晓敏来说就是“致命”的缺陷。 而陈晓敏的问题就是上肢肘关节外翻,这对力量有着直接影响,如果无法克服,举重运动员就会因为肘关节承受力不强而无法支撑沉重的杠铃,而且肘关节还很容易受伤。但是陈晓敏的爆发力强,腿力好,人还聪明,这些恰恰弥补了她先天的不足。 年,年仅15岁的陈晓敏进入国家队。陈晓敏说,自己当时只是觉得,自己终于稳定了下来,不用担心前途无望了。 又经过一年更加系统化的训练,到年的秋季,16岁的陈晓敏拿下了七运会的冠军。那时候,陈晓敏的家里还没有电视机,陈晓敏的父母一如往常开始了一天的买酒生活,而陈晓敏的姑姑在看了电视后,开心地跑到陈晓敏家报喜:“我们阿敏得奖牌了!”同年,又登上世锦赛冠军宝座,一举囊括了3枚金牌,并改写了3项世界纪录。 再后来的日子里,陈晓敏拿奖更是拿到手软,年广岛亚运会以及年、年两届世锦赛,陈晓敏均以出众的实力包揽59公斤级女子举重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到年的亚锦赛,陈晓敏更是突破了自我,当时中国队为了给外国选手更多的表现机会,让陈晓敏放弃了自己一向擅长的59公斤级,转而跨级别参加了64公斤级比赛,结果陈晓敏连取该级别3枚金牌,同时打破64公斤抓举世界纪录。 陈晓敏的家人也因此收到了陈晓敏寄回的更多金牌,陈晓敏的父母由衷地为有这样的女儿感到自豪。周围的村民们一传十十传百,慢慢都知道了,小时候那个瘦得像个小豆丁的陈家二女儿越来越出息了,小山村里走出了个世界冠军。 奥运赛前夕险瘫痪 而就在年陈晓敏进入辉煌运动生涯阶段的一年,一次意外让她不得已退出了国家队,她第一次哭着回了家,彼时,只有小山村的那个家是她最牢靠的港湾。 之后的两年,成为了陈晓敏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外界众说纷纭,都觉得这个从广东山村里走出来的女孩儿,今后再无站上领奖台的机会。 而陈晓敏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这些人上了一课。离开国家队后,陈晓敏并未停止训练,并且以一种教练监督,自行对照冠军成绩的形式“参与”了每一次缺席的大赛,每一次还自我安慰地给自己颁发一枚“金牌”。 年秋,陈晓敏回归,恰逢奥运会第一次将女子举重项目纳入其中,在该项目一路走来付出诸多心血的陈晓敏自然不想放弃这次机会。 为此,陈晓敏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以求突破自己,挑战极限。最终,因为训练过量,陈晓敏还是倒下了,一次训练事故,让她一度走不了路,穿不了衣服,就连基本的举重动作都做不了了。 医生对陈晓敏说:如果你再练下去,有可能会瘫痪。尽管很多医生对患者说话都是拣严重地说,但当这种最坏情况真正摆在陈晓敏面前的时候,还是令她难以接受,仿佛就是无形中为她的人生画上了一个终止符。 对于自己的病痛,陈晓一直没有告诉自己父母,生怕他们担心。她的母亲获悉并告知父亲已是一个月后的事了。 在那一个月里,陈晓敏内心对奥运金牌的渴望最终战胜了身体上的疼痛,她不想透憾终生,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开导:“不能被太多危险的后果吓倒。”于是她拖着病腿,从举空杠铃开始从头练起,再10公斤、20公斤的慢慢往上加,努力克服心底里对腿失控,杠铃砸头上的恐惧。 后来她终于撑到了国内第二轮奥运选拔赛,这次比赛结果并不理想,陈晓敏以为自己的努力白费了,但是体育总局的领导看到陈晓敏这一路走来的不易和坚韧,最终决定再给她一次机会,但是在此之前,陈晓敏要好好治下自己的伤病。 就这样,陈晓敏回到了广东省队,而医院里已经有骨科专家等着她,准备给她受伤的腰部打上麻药和消炎药。专家一番检查后,鉴于陈晓敏的腰肌异常发达,只能选择最长的针,等到常常的针扎进陈晓敏腰部受伤的神经,用陈晓敏的话说,“那一刻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靠着紧紧抓住床单,想着只要能把伤治好,再疼都没挂你,陈晓敏才扛了过去。 就这样,等到第三次选拔赛,陈晓敏的举重水平回到了最初的水平,最终宣告强势复出,以绝对优势脱颖而出,不仅顺利拿回奥运资格,也得偿所愿重新进入国家队。 年9月19日,陈晓敏站在了悉尼奥运会举重比赛馆的场地上。这也是陈晓敏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尽管此前已经参加了不少世界大赛,拿了不少世界冠军,还打破了11次世界记录,但当陈晓敏真正察觉到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这4个字背后的意义,她还是紧张了。 不过在绝对实力面前,紧张的心里状态对陈晓敏的成绩发挥没有造成丝毫影响,仅用4把,陈晓敏就破了两次世界纪录,获得奥运金牌,让最后一次试举成为多余,而陈晓敏的对手,也就是俄罗斯的波波娃只能充当配角。 这枚金牌也成为中国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上赢得最毫无悬念的一枚。 摘得金牌,站上领奖台,五星红旗在自己背后升起的那一刻,陈晓敏哭了,眼泪在她的眼眶里打转了个不停后,最终还是落了下来,这一路走来的伤痛和不易,只有她自己最清楚,那年她23岁,在举重赛场上已经是一名老将,为着这枚金牌,她已经整整奋斗了12年。 陈晓敏说:“奥运会夺冠后,我当时激动地不停地说话,晚上看着金牌,眼泪不停地流,实在是太辛苦、太残酷了。” 而就是这块用汗水,泪水和血水换来的金牌,在3年后却被陈晓敏拍卖掉了。 拍卖金牌建小学 年3月9日,在广东省江门市城市中心广场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拍卖会,拍卖对象就是奥运冠军陈晓敏在十几年举重运动员生涯中获得的一系列纯金奖牌以及纪念品,陈晓敏宣布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彼时陈晓敏还没拿出自己的奥运会金牌,她心想只是先做个预演,结果出乎意料,拍卖会现场异常火爆,所有拍品共计卖了万元。 也就是在这场预演拍卖会过后,几个月后的广东东莞,陈晓敏终于将自己那枚在年悉尼奥运会上夺得的女子63公斤级金牌拿了出来,同样进行公开拍卖。因为从悉尼奥运会开始,女子举重才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枚金牌被赋予了独特的纪念意义,再加上中国运动员陈晓敏以绝对优势拿下了这枚金牌,使得该枚金牌的竞价更加激烈。 拍卖会现场,竞价声音此起彼伏,持续了好几个会回合,从最开始无底价一直交到了万,“万一次,万第二次,万第三次!”现场竞价师们纷纷屏住了呼吸,这个价格差不多已经快到极限,正当主持人准备落锤之时,人群中又传来了声音:万!主持人随即开始新一轮的倒数,“万三次!”,最终陈晓敏的这枚奥运金牌被以万的高价被拍走,现场一时间掌声不断。 两次拍卖所得,陈晓敏共计拿到了万。 一开始听说陈晓敏要拍卖金牌,还有网友评论陈陈晓敏违背了体育精神,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是误解了陈晓敏。 这一路走来,陈晓敏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家乡,因为见到了外面的世界,陈晓敏想要家乡的更多孩子走出山村,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所以陈晓敏将拍卖所得一分不留全部用到了为家乡捐建希望小学上。 “为自己而战!” 至于陈晓敏自己,退役前,她为国家荣誉而战,退役后,她说,想要“为自己而战!” 她渴望知识,早在十几岁进入广东省队以及国际代表队联系举重阶段,每逢节假日,队友们都无所事事,而陈晓敏就自学英语。 陈晓敏说:“我不是要文凭,要的是读懂,读好。” 此前为了参加悉尼奥运会,陈晓敏不得不暂停了广州商学院的学业。 退役后,陈晓敏终于有时间去完成自己学业,年6月,她戴上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学士帽,紧接着又去读了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的在职研究生。后来在《羊城晚报》社长的邀请下,从体育领域转投文化领域,开始担任报社的团委书记。 入职时,报社社长带她到印刷厂参观,闻着浓浓的油墨味道,陈晓敏第一次觉得,从事一个新的领域,对她来说太美妙了。 担任团委书记的3年期间,陈晓敏的事业全面开花,组织策划了助学、登山、全民健身以及企业参观等各种活动,其中最令陈晓敏引以为豪的,便是集体婚礼。 从年开始,陈晓敏开始策划每年一次的集体婚礼,头一年,她就将自己嫁了出去,她的丈夫伍丹,是一名矫形医师,曾经陪伴她度过了奥运前受伤差点瘫痪的艰难岁月,陈晓敏在北京封闭集训的日子里,伍丹就在附近租一个一房子,利用每天见面的一个小时,给陈晓敏按摩双腿,给陈晓敏加油打气,对陈晓敏来说,这段感情难能可贵。 之后,陈晓敏又陆陆续续为很多对新人策划了集体婚礼,给新郎新娘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同时扩大了羊城晚报的社会影响力,带动了更多客户在羊城晚报进行广告投放,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为报社创造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陈晓敏本人也越发“脱胎换骨”,整个人散发出了成熟优雅的职业女性气质。 后来,为了追求更加精彩的生活,陈晓敏开始创业,为了工作之便,于是举家移居澳大利亚,主要从事开展海外资产、移民、投资等方面的金融工作。 年,追求新生活的陈晓敏回到广州,抽取了大腿脂肪,并将其移植到了脸部和胸部,后来她就出现在了第十届中国胸模大赛的比赛现场,最终成功晋级10强。 而对于自己的选择,不论外界的争议声和各种不理解的声音有多大,陈晓敏始终很坦然。她说:“退役前,我是举重冠军,我为国家的荣誉而战,退役后,我要做生活的冠军,为自己而战!”这段话与大家共勉。 在此,也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活成了自己生活的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