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解腻秘笈醋茶石榴汁篇

时间:2020-11-13 1:56:36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盖博士遮盖液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117/4328634.html

在消油解腻方面,虽然新疆人民不以泡菜之类的见长,但却有着另一种类似的方式:凉菜。

这一点或许会令一些内地人困惑,这是因为不大了解新疆凉菜的概念。

和蒜泥白肉、夫妻肺片、卤水拼盘、口水鸡等等川湘鲁粤的凉菜不同,新疆虽然也有着荤凉菜,但通常新疆人口中所说的凉菜,基本指的就是素菜,而且一定是用大量醋来调配的凉菜。

这一类凉菜,总体上都偏向于酸,而且有些真的是超级酸,基本就是用醋泡出来的。

▲新疆凉菜的最大特点就是多醋

中国的醋有很多知名的流派,如山西醋、镇江醋等等。不过老新疆人则都钟情于本地的醋,新疆以前的醋据说都是纯粮酿造,货真价实。

我本身并不是吃醋狂人,所以对醋的高低优劣一直比较迟钝,直到后来走南闯北,尝过很多地方的醋,才发觉果然有些醋带有粮食的香味,回味悠长,而有些醋就是死乞白赖的一酸到底,再无其他。

但时至今日,酱醋行业竞争激烈,国内的几大酱醋品牌铺天盖地,新疆本地的醋即使在新疆,也远远没有了往日的存在感。

但不管历史怎么样,只要是在主营新疆饭菜的饭馆里,绝大多数饭菜都少不了醋,基本上新疆人也离不了醋。

这其中,新疆的凉菜完全是醋的江湖,最著名的,便是所谓老虎菜,新疆人也称之为“皮辣红”,因为这道菜的主要食材就是皮牙子、辣椒和西红柿。在新疆人民的认知里,皮牙子本身就是消油解腻的首选,现在再加上醋的组合,当然就最合新疆人的胃口。

▲新疆人最钟爱的凉菜“皮辣红”

而很多由内地传入的凉菜,也在新疆人的口味下朝着吃醋的方向一路狂奔,比如全国人民都熟悉的菠菜面筋。

在大多情况下,我觉得这道菜在新疆更应该叫做醋泡菠菜面筋更合适,面筋这玩意儿本身就很吸味儿吸汁儿,由于新疆人这道凉菜中撒了欢的放醋,所以菠菜面筋在新疆就是醋泡出来的,一口吃下去,两颊生津、酸味直透两腮。

▲菠菜面筋在新疆变成了醋泡面筋

新疆人爱吃醋,除了本地饮食受秦晋之地的影响之外,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为了解腻。在饮食中,醋酸的酸味可以掩盖油腻感,减弱味觉的灵敏度,据说这样的话,从神经传导的角度来说,人体对油腻的感觉就会大大缓解,同时醋还能促进唾液和胃酸分泌,从理论上说,便能达到加快分解脂肪的目的。

这一点在吃抓饭的时候非常明显。

在新疆吃抓饭都必配一碟小菜,最常见的是凉拌的胡萝卜丝和皮牙子。在很多维吾尔抓饭馆子,将这种小菜称作凉菜。配抓饭的小菜或者说凉菜很简单,调料就是醋和盐。有些抓饭馆的小菜单独吃的话,能酸的令人睁不开眼,但如果配上油腻的抓饭吃,却相得益彰,能够不断地使口腔中的油腻感消退,从而使得整体的体验在一起一伏中达到顶峰。

▲抓饭必配的小菜,也是以酸见长

新疆饮食中,酸的还不仅是醋,比如酸奶,甚至未成熟的青杏子,都用来缓解油腻。维吾尔传统饮食中就有一种汤面,是将绿油油的青杏子放入同煮。如此种种,都与醋的功效相似。

一说起新疆人消油解腻的饮料,所有人几乎都能想到茶。

这也不奇怪,好像在全世界,茶都担负着消油解腻的职责,中国人更不必说,将茶的这一功效宣传的无以复加,比如什么大红袍的一片叶子就能化掉一碗饭等等,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吃下去的饭化掉,反正听起来比硫酸都厉害。

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别的意义。清茶一盏,承载的是雅致、从容、飘逸等等意象,而浊酒一杯则往往体现的是浓烈、狷狂、朴拙等意象,至于羊羹一碗或者肉汤一盆这样的,就纯粹吃货了。

不过新疆人爱喝的茶,却并非清茶一盏这么文艺范儿。当今世界大同,新疆人民也讲究搞个茶台什么的喝喝功夫茶,但传统上,新疆人除了喝汤汁红亮、口感醇厚的红茶外,主要喝的是汤汁黑褐、滋味浓烈的茯茶,喝起来是一碗接一碗的牛饮。

▲新疆人最钟爱的茯砖

在新疆,吃饭喝茯茶是一定的,所有的饭馆都免费提供。新疆人无法想象一家抓饭馆子或者拌面馆子不提供免费的茯茶,没有茯茶的一顿抓饭或者拌面,就不是一顿完整的抓饭或者拌面。事实上也只有浓烈的茯茶,才能压得住新疆饭菜的油腻。

▲在新疆的饭馆,茶是必须,这是一个饭馆里配备的茶壶

新疆不产茶,所有的茶都来自内地,自古如此。而茯茶则出自湖南,因为大都是压制成砖块的形状,所以又称之为砖茶。这种茶,不求清香,形制粗放,但却的确是刮油必备。

历史上无论是漠北还是西域,茶马贸易都是重要的内容,从有史可稽的两汉匈奴时期便是如此,内地缺马,塞外无茶,以马换茶,各取所需。

其实不仅是吃饭,对游牧民族来说,喝茶完全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一年我到阿勒泰和当地户外团队在山里徒步,雇了两匹哈萨克牧民的马,晚上扎营的时候我们当然是在野外扎帐,而跟着我们的马夫则到附近的哈萨克毡房中寄宿。二日清晨起来,大家都收拾停当,却迟迟不见马夫的踪影,派去毡房找马夫的伙计回来说,马夫正在喝茶,喝完茶就来。

当时的领队一听就急了:你不知道他们喝茶一定要喝透才算喝完吗?等他喝完了还不到半上午了?

所谓喝透,就是一碗一碗的,直到喝到全身出汗才算数。

在新疆,喝茶分为喝清茶、奶茶、药茶等几种。

因为气候等因素,除了喝清茶之外,奶茶因为能够更快的补充热量,主要在北疆喝。而药茶则主要存在于南疆。

▲上图是大众版的奶茶,下图是专营奶茶的维吾尔奶茶馆奶茶,加入了一些药材,也精致了许多

喝药茶是维吾尔人的传统,药茶有很多种,更准确的说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配。和汉人一样,维吾尔人也讲食物的热性和寒性,所以便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身体,用不同药性的草药、香料配制药茶。

用于药茶的药材众多,包括了红花、茴香、姜、桂皮、胡椒、孜然、丁香、桂皮、肉苁蓉等等。但不管药茶千千万万,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就是滋阴壮阳和化油解腻这两大类,这也好理解,分别代表了现代人最大的需求和最大的苦恼。滋阴壮阳以后有机会了再讲,现在就讲讲解腻的部分。

我第一次喝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药茶是在南疆的一个小镇上,当时坐了一夜的车,早上进了一家饭馆吃烤包子,喝着药茶,觉得越喝越有滋味,烤包子不仅不感到油腻,反而是就着药茶越吃越想吃。同行的维吾尔伙伴给我说:药茶是个好东西,健胃消食解油腻。

回到乌鲁木齐后,我便惦记上了药茶,专门搞了些,就像平日里喝绿茶、普洱般,日日里泡着喝,结果喝了两三天,发现压根扛不住,肠胃像是被洗刷过一样。老感觉空荡荡的让人心慌的难受,后来赶紧找几块肉吃下去才算是天地交泰,元神归位,恢复了正常。

▲这就是让吃素的人受不了的药茶

后来我和我的老弟吃饭,说起药茶。我的老弟说,有一年夏天他带着几个内地人去喀什,中午大吃了一通当地的手抓肉烤羊肉架子肉烤包子薄皮包子等等。喝的就是药茶。当地人告知这大夏天的,吃了这么多羊肉,必须要喝药茶才能化解油腻,健胃消食。而其中有个北京人却死活不喝,说是不习惯那个味儿。

结果大家伙吃完肉还不到一个小时,那个北京人便开始上吐下泻,一塌糊涂,而其他喝了药茶的人则都安然无恙。

对于内地人来说,本身就较少吃羊肉,更何况喀什的羊肉,盛夏炎炎,塞了一肚子那么劲大的羊肉,不喝药茶来化解,只能自求多福了。

石榴汁

除了皮牙子、醋和茶,新疆人还有一个解腻利器,就是水果。

上天厚爱新疆,不仅有着肥美的牛羊,更有着甜美而众多的水果。理论上,几乎所有水果都有着去油解腻的作用,不过在新疆似乎只有石榴汁才是所有水果中解腻的主要担当。

▲新疆和田的石榴

和今日中国的很多水果一样,石榴也是自西向东,由西亚地区传入的。石榴最初的名字叫做安石榴,“安”为安息的简称,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一带。其实广为人知的孜然真正的名字也是叫做安息茴香。

新疆的维吾尔人非常偏爱石榴,阿娜尔、阿娜尔罕、阿娜尔古丽都是最为常见的女性名字。而阿娜尔,就是石榴。所以“阿娜尔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就是一个住在乌鲁木齐的石榴姐。

在新疆,从塔里木河流域一直到吐鲁番盆地,石榴都是广泛种植的水果。

▲新疆吐鲁番的石榴

而鲜榨的石榴汁更是出现在各个维吾尔餐厅之中,反观其他的水果,无论汁多汁少,就都没有这种待遇。而比起茶来,石榴汁显然要高出了不止一个档次——道理很简单,在餐厅中喝茶免费,喝石榴汁就得花钱,而且价格不菲。

石榴汁酸甜可口,无论是吃完烧烤还是吃完一份羊排抓饭,一杯石榴汁下去,立刻便浑身通泰,油腻的感觉全消,而且顺便补充了维生素C。

正因为新疆人民对石榴汁的钟爱,所以石榴汁饮料在新疆随处可见,打开购物网站,排在前方的石榴汁类饮料似乎也大都是新疆出产。不过对于新疆人来说,更偏爱鲜榨的石榴汁,货真价实,没有添加剂。

▲新疆街头的手工石榴榨汁

新疆很多城市的街头,就都有维吾尔商贩推着一车车石榴,现场榨汁,在乌鲁木齐,好像当下的价格是灌满一矿泉水瓶20元左右。逐个将两三个石榴带皮放在榨汁机上,手工压榨,压榨的过程看起来便非常过瘾解气,所以有时候我会对忍不住对摊主要求亲自上阵,感受一下压榨到最后一滴的快感。

▲没错,这就是亲自上阵压榨石榴的我

压榨出来的石榴汁色泽殷红,而石榴则分为甜石榴和酸石榴,顾客可以根据喜好选择。甜石榴固然更为甜美可口,但在维吾尔人的认知中,酸石榴更具药用价值,重点的药效是养胃。所以行家都是要酸石榴汁。因为是带皮压榨,所以石榴汁中酸甜中微涩,感觉上更适合刮油。

在酒池肉林的新疆,用来消油解腻的,当然并不止皮牙子、醋、茶和石榴汁这几样,但这几样毫无疑问是新疆人消油解腻的主力,新疆人民从众多食材中选择了这几样用以君臣搭配,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饮食文化。

事实上,无论这几样食材是否真正能够达到刮油的效果,但至少,它们使新疆人民的饮食更加平衡,更使新疆人民在大口吃肉的道路上心安理得,一往无前。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

律师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jbby/99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