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教育全力助您一考过关! 积跬步,过医考!!只要想学,永远不会迟,坚持的终点就是成功的彼岸! 17 年 06 月 17 日 距离实践技能考试还剩 50天 口内缝合术(助理不考) 考试一般是缝合橡胶膜2cm的口子,有时位于深处两个杯子之间。 物品准备持针器,缝合线及圆针(或使用带针线),组织镊,眼科剪(图2-1-22)。 操作步骤1准备 术者一般取站位,左手拿镊子(组织镊),右手拿持针器,用拇指及无名指握持持针器(图2-1-23),食指扶在持针器的前端,以增加稳定性,用持针器夹住圆针尾端1/3处,圆针应与持针器垂直(图2-1-24)。 2缝合(位于创口正中) 左手拿组织镊夹住一侧皮肤中份,右手用针尖垂直于黏膜自创缘一侧刺入黏膜后自创缘另一侧垂直穿出(需镊子辅助)(图2-1-25),注意进针点离创缘距离为2~3mm(舌体4~5mm),两侧边距应保持一致。用止血钳夹住穿出的圆针将其拉出,进行打结,打结时注意松紧适度,充分拉拢对齐伤口,但不可过紧,以免形成线伤或造成组织撕裂。然后在距离3~5mm处进行第二针缝合。(除皱纹处切口要内卷外其余都稍外翻,就是表面距离小于皮下距离) 3打结 三重结就是连续三个结;外科结就是第一次两圈,第二次一圈。 4剪线 组织内留线1mm,口内留线5mm。 5追加缝合 位于创口两侧正中,一般2cm。创口缝合三针,第一针位于中间,追加缝合位于中间两侧,一边一针,方法同第一针。 6缝合方式 间断缝合、连续缝合、悬吊缝合、水平褥式缝合、锚式缝合(了解)。 得失之间 1得分点 1.体位与准备。 2.进针。 3.拉线、打结。 4.追加缝合。 5.剪线。 2易出现的问题 1.未戴手套。 2.出入针方向不对。 3.距创缘边距不对。 4.针距不对。 5.滑结松脱。 6.外翻创面。 7.没有追加缝合。 8.打结不是三重结。 9.不是两手配合。 3考官易出现的问题 1.各种缝合法的适应症。 ①悬吊缝合:适用于颊、舌侧龈瓣高度不一致,且张力不同时。 ②褥式缝合:两牙间缝隙大或龈乳头宽,或张力大,组织脆。 ③锚式缝合:最后磨牙远中楔形瓣的缝合或缺牙处龈瓣闭合。 2.进出针角度。 3.各种特殊情况的缝合法。 口腔内科学 1、手-足-口病前驱发病部位不包括A、颊 B、手掌 C、足底 D、肛门 E、唇 2、以下关于手-足-口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 B、口腔损害比皮肤重 C、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D、迅速成为溃疡 E、经10~14日后愈合 3、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是A、柯萨奇病毒A17或EV61 B、柯萨奇病毒A17或EV71 C、柯萨奇病毒A16或EV61 D、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 E、柯萨奇病毒A61或EV17 4、手-足-口病前驱发病部位不包括A、颊 B、手掌 C、足底 D、肛门 E、唇 5、以下关于手-足-口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 B、口腔损害比皮肤重 C、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D、迅速成为溃疡 E、经10~14日后愈合 6、手-足-口病病原体为A、单一肠道病毒 B、多种肠道病毒 C、单一呼吸道病毒 D、多种呼吸道病毒 E、多种肠道、呼吸道病毒 7、关于手-足-口病(HFMD)发病特点描述有误的是A、托幼单位是主要流行场所 B、3岁以下幼儿最易患病 C、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D、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E、隆冬时节最易流行 8、手-足-口病管理应纳入A、甲类传染病管理 B、乙类传染病管理 C、丙类传染病管理 D、丁类传染病管理 E、戊类传染病管理 9、球菌性口炎的主要致病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乳酸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 C、脑膜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E、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 10、下面哪项描述不是球菌性口炎的临床表现A、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 B、溃疡或糜烂的表面上覆盖假膜 C、口腔黏膜出现白色网纹样病变 D、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 E、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11、下面哪项是球菌性口炎的治疗方法A、注射干扰素或转移因子,口服止痛药物 B、口服酮康唑:成人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mg,2~4周一个疗程 C、注射链霉素每日0.5g,或异烟肼每日0.1g局部封闭,每日或隔日一次 D、每6小时1次或0.2%氯已定漱口液含漱1分钟 E、全身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12、人类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A、热带念珠菌 B、假热带念珠菌 C、白色念珠菌 D、克柔念珠菌 E、近平滑念珠菌 13、下面哪个因素与白色念珠菌病的毒力无关A、胞质的组成 B、疏水性 C、黏附力 D、侵袭酶 E、表面抗体 14、口腔念珠菌病按其发病部位的变化分为A、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义齿性口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B、正中菱形舌炎、念珠菌性唇炎、义齿性口炎、多灶性念珠菌病、口角炎 C、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念珠菌口角炎、雪口病 D、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念珠菌口角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E、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抗生素口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15、念珠菌性口炎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型A、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萎缩型 B、慢性肥厚型、急性红斑型、溃疡型 C、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充血型 D、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坏死型 E、假(伪)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红斑型、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 16、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多发于A、老年人 B、青少年 C、新生婴儿 D、更年期妇女 E、40岁左右的中年人 17、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型口炎的临床表现是A、病损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 B、病损区黏膜表现为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 C、病损区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见斑点状假膜 D、病损区黏膜充血糜烂,舌背乳头成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 E、病损区黏膜出现珠光白色网纹伴充血 18、对于念珠菌性口炎中慢性肥厚型的高龄患者,为了明确诊断有无异常增生,首选的诊断方法是A、唾液培养 B、唾液及血清念珠菌抗体测定 C、活体组织检查 D、直接涂片镜检 E、血CEA测定 19、临床上常用的念珠菌实验室检测方法A、涂片法、培养法、基因诊断 B、涂片法、培养法、组织病理学检查 C、涂片法、培养法、免疫法 D、培养法、活检法、基因诊断 E、涂片法、免疫法、基因诊断 20、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局部治疗的药物是A、西地碘 B、2%~4%碳酸氢钠 C、制霉菌素、咪康唑 D、肤轻松软膏 E、氯己定漱口液 2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好发人群是A、老年人 B、6岁以下儿童 C、青少年 D、更年期妇女 E、40岁左右的中年人 22、下列哪项描述最接近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表现A、白色网纹样病变 B、口腔深大溃疡 C、红色增殖样变 D、白色角化 E、较严重的龈口炎 23、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发病过程在临床上可分为A、前驱期、水疱期、糜烂期、愈合期 B、前驱期、水疱期、糜烂期、静止期 C、充血期、水疱期、糜烂期、愈合期 D、前驱期、水疱期、静止期、愈合期 E、前驱期、充血水肿期、糜烂期、愈合期 24、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是A、舌背 B、舌腹面 C、软腭 D、口唇或接近口唇处 E、颊部 25、下面哪项不是急性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样口疮的区别A、好发年龄不同 B、性别差异 C、前者为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后者为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 D、前者病损表现为成簇小水疱;后者病损表现为散在小溃疡 E、前者病损可伴皮肤损害;后者病损无皮肤损害 26、不适用于口腔单纯性疱疹治疗的药物是A、阿昔洛韦 B、利巴韦林 C、抗生素 D、干扰素 E、聚肌胞 27、单纯疱疹病毒直径约为A、50nm B、nm C、nm D、nm E、nm 28、单纯疱疹病毒核衣壳是由A、个壳微粒组成 B、个壳微粒组成 C、个壳微粒组成 D、个壳微粒组成 E、个壳微粒组成 29、以下关于口腔单纯疱疹病毒传染方式错误的是A、呼吸道 B、口腔 C、鼻 D、眼结膜 E、消化道 30、以下关于诱发体内潜伏的疱疹病毒活化最佳的一项是A、紫外线 B、创伤 C、感染 D、妊娠 E、以上全是 ========================= 1、 D 手-足-口病: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2、 E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但口腔损害比皮肤重。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其中央为小水疱,皮肤的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初起时多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 3、 D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 4、 D 手-足-口病: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5、 E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但口腔损害比皮肤重。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其中央为小水疱,皮肤的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初起时多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 6、 B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原为多种肠道病毒。 7、 E 托幼单位是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流行场所,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手-足-口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 8、 C 自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已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9、 D 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口腔黏膜球菌感染往往是几种球菌同时致病,引起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 10、 C 本病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在溃疡或糜烂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假膜特点是较厚微突出黏膜表面,致密而光滑。擦去假膜,可见溢血的糜烂面。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有炎性口臭。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有些患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涂片及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血象检查白细胞数增高。 11、 D ①控制感染:感染程度较严重或伴有全身感染症状者应尽量做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病情轻重程度、微生物检查结果、宿主的易感性等情况选择用药方式、用药剂量及疗程。②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mg、维生素B25mg、维生素Cmg,每日3次。③中药治疗:可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如银翘散、导赤散、清胃散和清瘟败毒饮等。若有口渴思饮、心烦便秘、小便黄少等心脾积热症状,可口服口炎宁颗粒剂,每次1~2包。④局部治疗:聚维酮碘漱口液含漱15秒钟,每6小时1次或0.2%氯已定漱口液含漱1分钟,每6小时1次。西地碘片1.5mg含化,每天4~6次,可具有广谱杀菌收敛作用;溶菌酶片20mg含化,每天4~6次,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地喹氯铵含片0.5mg含化,每天4~6次,有抗菌、收敛、止痛作用。 12、 C 引起人类念珠菌病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高里念珠菌,占60%~80%。近年来报道,念珠菌感染菌种存在变迁趋势,引起念珠菌感染中非白色念珠菌增多,且在病灶中可存在多种致病性念珠菌的混合感染。 13、 A 白色念珠菌的毒力主要在于侵袭力,其中黏附力和细胞外酶作用较肯定,而菌丝形成、抗吞噬作用等也可能增强其侵袭力。毒力大小与念珠菌对宿主黏膜及树脂塑料表面的黏附力、疏水性、芽管形成的能力、菌落的转化现象、产生蛋白酶和磷酸酶这两种水解酶的能力有关。 14、 B 根据发病部位的变化分为正中菱形舌炎、义齿性口炎、多灶性念珠菌病、口角炎和念珠菌性唇炎。 15、 E 有关念珠菌病的分型方法较多。国际上过去公认Lehner()的经典分型,最新作了修改如下:①假(伪)膜型念珠菌病,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②急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③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④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临床上相对常见的是前三型。 16、 C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多见于长期使用激素、HIV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17、 D 临床表现为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严重时舌背黏膜呈鲜红色并有舌乳头萎缩,双颊、上腭及口角也可有红色斑块。黏膜红斑是由于上皮萎缩加上黏膜充血所致,因此,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型以红斑型取代以前命名的萎缩型较为合理。若继发于假膜型,则可见假膜。自觉症状为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感。 18、 C 活检法:对于慢性或肥厚性损害可进行活检,将组织切片用PAS染色,镜下可见增生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间有芽生孢子和菌丝。 19、 B 念珠菌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涂片法、分离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学和基因诊断等。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前三种。 20、 D 治疗念珠菌病应该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肤轻松软膏是激素类药物,故不能用。 21、 B 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因为多数婴儿出生后,即有对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这是一种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4~6个月时自行消失,2岁前不会出现明显的抗体效价。 22、 E 最常见的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可能表现为一种较严重的龈口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23、 A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①前驱期②水疱期③糜烂期④愈合期。 24、 D 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故又称复发性唇疱疹。复发的口唇损害有两个特征:①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单个的疱较少见。②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25、 B 口疮在临床上多见,最常见的是轻型,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数目一般较少亦较表浅,故不留瘢痕,若有感染则溃疡扩大且加深,但这种情况少见。重型往往有轻型的病史,多为1~2个大而深的溃疡或同时有1~2个较小的溃疡。病程长,疗效差。疱疹样口疮,溃疡小而数目多,散在分布呈口炎形式。周围黏膜充血,这与疱疹性口炎常难以区别。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样口疮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26、 C 口腔单纯性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治疗上主要选择抗病毒药物以及免疫治疗。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细菌)进行治疗。 27、 C 单纯疱疹病毒是有包膜的DNA病毒。病毒呈球形,病毒核衣壳为由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直径约为nm。 28、 C 单纯疱疹病毒是有包膜的DNA病毒。病毒呈球形,病毒核衣壳为由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直径约为nm。 29、 E 口腔单纯疱疹病毒传染方式主要为直接经呼吸道、口腔、鼻、眼结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30、 E 单纯疱疹病毒携带者当机体遇到激发因素如紫外线、创伤、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妊娠、劳累、情绪、环境等改变时可使体内潜伏的病毒活化,疱疹复发。 年口腔实践技能图解全新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