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口腔溃疡,大家都非常熟悉吧。嘴巴里长了溃疡了,吃东西都疼痛难忍,放任其发展也得好几天。那么,口腔溃疡怎么治好呢?今天,小编就口腔溃疡怎么好的快,口腔溃疡吃什么药及治口腔溃疡小妙招来跟大家讲讲。 口腔溃疡症状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发生在口腔粘膜,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凹、周围溃疡面充血。 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 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重症患者需要全身治疗。 口腔溃疡,民间一般称之为“口腔上火”或“口疮”,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 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多见,发生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明显,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 目前,口腔溃疡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口腔溃疡的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 全身性疾病、遗传、免疫和微生物在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口腔溃疡预示着机体可能有潜在系统性疾病,如胃肠、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但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身体健康,无系统性疾病。 轻型 约占患者的80%,多数患者初发病时均为此型。 溃疡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黏膜,附着龈及硬腭等角化豁膜很少发病。 初起为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肿,呈粟粒状红点,灼痛明显,继而形成浅表溃疡,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5mm。 约5d左右溃疡开始愈合,此时溃疡面有肉芽组织形成、创面缩小、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约7至10d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溃疡一般为3-5个,散在分布。溃疡复发的间隙期从半月至数月不等,有的患者会出现此起彼伏、迁延不愈的情况。 有些患者有较规则的发病周期如月经前后,或常在劳累之后发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与体征。 重型 亦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炎或腺周口疮。 溃疡大而深,愈合后可形成瘢痕或组织缺损,故也称复发性瘫痕性口疮。该型约占8%左右。 好发于青春期。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状,可深达黏膜下层腺体及腺周组织,直径可大于1cm,溃疡周围组织红肿微隆起,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 溃疡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或更长。通常是1-2个溃疡,但在愈合过程中又可出现1个或数个小溃疡。疼痛剧烈,愈后可留瘫痕。 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趋势。发生于口腔后部如舌愕弓、软硬腭交界处时可造成组织缺损,影响言语及吞咽。 可伴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痛。溃疡可在先前愈合处再次复发。 疱疹样溃疡 亦称口炎型口疮,约占患者的10%左右。 好发于成年女性,好发部位及病程与轻型相似,但溃疡直径较小,约2mm,溃疡数目多,可达十几个或几十个,散在分布,似“满天星”。 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最重,唾液分泌增加。 可伴有头痛、低热及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痛等症状。 临床上说到的口腔溃疡,多是指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疾病,病人往往因口腔内疼痛而心烦不已,既影响休息,又影响工作,影响心情。 特别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内反复发作溃疡,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或溃疡面裂开出血,或旧的刚伏,新的又起,病人极为痛苦。 目前西医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多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局部治疗一般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为主。 疼痛明显者甚至也会用到普鲁卡因液外涂以暂时止痛,或者也有用烧灼,局部封闭以及激光治疗等,全身治疗会用到免疫抑制剂。 中医也有一些外用散剂,如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黄连散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这些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导致病人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彻底。 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此病为火热,因此,大量地服清热解毒中药,如双黄连,三黄片,牛黄解毒片、排毒养颜胶囊等。 结果是大部分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未见减轻,但越吃药食欲越小,越吃药面色越暗,以至于小病渐成痼疾,病人痛苦不已,久年难愈。 从中医来说,此病的关键还在于内治。内因不除,单纯从外治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至于用局部烧灼等损伤性方法来治疗更是误人不浅,根本就不可能治愈此病。 中医认为,疼痛皆与火有关,《黄帝内经》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的记载,但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不同。 可以用苦寒来清掉的是实火,这种火一般用些清热解毒的中药都会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疾病很容易康复,难以形成痼疾。 真正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多是由虚火造成的。其中又有气虚,阳虚与阴虚的不同。 关于气虚阴火上炎,元代名医李东垣认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什么是土位,就是脾胃所开窍的口腔部位。 用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并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一般用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基础,适当加入一些补气清虚火之药,如黄芪、山药、荷叶、虎杖等,效果十分明显。 如果病人出现短气,乏力,大便次数增多等中气下陷症状,用补中益气汤效果也不错。 关于阳虚火浮,病人多表现为上热下寒,既有口腔溃疡的热痛不适,又伴有小便清长,夜尿频频,下肢冰冷,畏寒等阳虚诸症。 其主要治疗思路在于扶阳、潜阳与引火下行。 一般习用方剂是潜阳丹,封髓丹,配合附子理中丸等,临床上多数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此类,用此法治疗效果堪称神奇。 关于阴虚火热,此类病症临床时有所见,一般病人表现为明显的阴虚证状,如口干欲饮凉水,咽干,心烦,舌红少苔,兼见大便干结,尿黄等。 但临床所见,亦多挟热湿,其原因或素体阴虚,或常熬夜,或多忧思郁怒,而致营阴暗耗。 对于这类病人,如果认证不清,单纯滋阴,或者单纯大剂寒凉中药清热解毒,则效果往往时好时坏,难以根治。 对于阴虚伴有湿热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可用甘露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黄芩、石斛、枇杷叶、枳壳、茵陈、甘草)为常用之方,随证加减,效果极为显著。 分型治疗 1、实火型口腔溃疡 可以用清热解毒类的中药,如藿香、佩兰、蒲公英、白芷、大青叶等。 2、气滞血瘀型口腔溃疡 可用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如丹参、三七、川芎、红花、桃仁、泽兰、当归、首乌等。 3、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 可用的中草药有生地、玄产、麦冬、玉竹、石斛等。 4、脾虚湿困型口腔溃疡 可用健脾补肾类的中药,如山药、白术等。 5、气血两虚型口腔溃疡 补气补血类的中药,如当归、熟地、黄花、党参等。 中医上讲口腔溃疡称之为口疮或者是口糜,虽然说症状出现在嘴巴之中,但是和体内的内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中医方面认为,口腔中脾在口中开窍,而心则是在舌头之中,肾则是连接着舌头,两颊以及牙龈部分则是属于胃部以及大肠的,任督二脉也有有经络在口腔以及嘴唇、舌头之中。 日常生活中如果忧思过度或是抽烟喝酒,以及饮食方面过于油腻,那么很容易导致心脾位置、肺部、胃部以及肝胆位置出现积热的情况,最终导致口疮疾病的出现。 除此之外,如故是一些上了年纪以及身体比较弱的患者,那么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伤,导致中焦枢纽不能够正常的工作。 这样上下的气机就不能够连通,心火旺盛,这也会导致出现口疮,但这属于虚症。 中医方面治疗口疮,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分清楚属于虚症还是实证,然后在对脏腑位置进行辨证,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临床试验发现,一般情况下心脾蕴热、虚火上炎所导致的口腔溃疡最为常见,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心脾蕴热证口疮 这种口腔溃疡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舌头或者是牙龈位置以及两颊位置出现口疮,并且反复发作。 溃疡的位置表面覆盖了一层黄苔中间部位凹陷,口臭热痛,患者还会出现心烦气躁的情况,小便也变得赤短以及便秘。 如果出现以上的这些症状,那么就可以断定为心脾蕴热的情况了,想要令身体恢复健康,那么最好要服用一些清热泻火的食材,推荐使用泄心疗疮汤。 泄心疗疮汤 黄岑、黄连、大黄、赤芍、白芍、莲子心、生甘草、虎杖、炒栀子。 除了服用汤药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休息,少抽烟、少喝酒。 日常生活中还应该适当的多喝一些水、蔬菜以及水果,这样才能够保持大便、小便通畅,内热才能够更好的排泄出体外,这样口疮的情况自然而然就获得了治疗。 虚火上炎证口疮 这种情况的口腔溃疡主要表现为溃疡的情况反反复复不断的发作,导致患者疼痛不堪。 患者的溃疡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苔,四周稍稍的突出而中间则是凹陷,患者表现为气短乏力,脸颊位置出现红色,同时还伴随有口干不渴以及小便赤短的情况。 这中症状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肝肾不足所导致虚火旺盛的情况。 想要令身体恢复健康,那么中医辨证治疗应该从养阴生津以及滋阴降火方面着手,滋阴疗疮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滋阴疗疮汤 生地、熟地、北沙参、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麦冬、当归、生黄芪。 中成药外敷 用锡类散、冰硼散或青梅口疮散喷洒于溃疡面。 青梅口疮散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取适量药粉,以蜂蜜调匀后涂于患处。 用丹参15g煎服或丹参片治溃疡能很快愈合,且很少复发,其机理为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改善微循环和抑菌之功效。 口腔溃疡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主要是由心火旺盛、脾胃积热、阴虚火旺、脾胃虚寒及肝寒犯胃造成的,再加上身体虚弱,过食肥甘就会引起脾失健运、肝郁气滞。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爱吃一些上火的东西,再加上整天熬夜加班、吃火锅、烧烤,很容易引起口腔溃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火旺盛引起的口腔溃疡。 消除心火上炎引起的口腔溃疡首先要去心火,按摩下列穴位即可解决。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 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 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 (1)内庭 定位: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 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2)阳谷 定位: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阳谷穴就是阳气的生发之谷,对口腔疾病如心火上炎的口腔溃疡尤其有用。 (3)手三里 定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齿痛颊,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口腔溃疡食疗方法 苹果疗法 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乌梅生地绿豆糕 配方:乌梅50克,生地30克,绿豆克,豆沙克。 制法:将乌梅用沸水浸泡3分钟左有,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生地切细,与乌梅拌匀。 绿豆用沸水烫后,放在淘箩里擦去外皮,并用清水漂去。将绿豆放在钵内,加清水上蒸笼蒸3小时,待酥透后取出,除去水分,在筛上擦成绿豆沙。 将特制的木框放在案板上,衬以白纸一张,先放一半绿豆沙,铺均匀,撤上乌梅、生地,中间铺一层豆沙,再将其余的绿豆沙铺上,揿结实,最后把白糖撒在表面。把糕切成小方块。 功效:滋阴清热,解毒敛疮。 鲜藕萝卜饮 配方:生萝卜数个,鲜藕克。 制法:上二者捣烂绞取汁液。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用法:含漱。每天数次,连用3日。 陈皮莲肉煲水鸭汤 配方:陈皮6克,去芯莲子肉30克,薏米30克,怀山药12克,生姜10克,水鸭肉克。 制法 1、先将水鸭肉用清水洗净血污,斩件。薏米用铁锅炒至微黄。 莲子肉洗净。怀山药用水稍浸。陈皮、生姜用水洗净。 2、将全部用料一同放进汤煲内,什么药治疗口腔溃疡。 插足清水,治口腔溃疡的偏方。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煲两小时,口腔溃疡。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健胃,治口腔溃疡。 参芪粥 配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薏米60克,扁豆15克,红枣两个,大米克。 制法 1、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 2、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放入砂锅内,加过量清水煎汁。 3、药汁煎好后,口腔溃疡是什么原因。去除汁中的药渣,听说最好。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和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然后再用文火熬煮成粥。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去湿,符合夏湿天气产生神怠倦力、大便溏薄者食用。 蛋花绿豆汤 原料:绿豆1小把、鸡蛋1个、白糖适量。 制法:绿豆冲洗干净,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鸡蛋打入碗内。将鸡蛋打散,打的越散蛋花汤越细腻。 泡好的绿豆,沥干水分,放入锅内。加入ml清水。将绿豆汤煮开锅。开锅后再煮5分钟左右,汤色变绿,就可以。 绿色的汤最解暑,去火。取滚烫的绿豆汤,冲入蛋液内。将蛋液与绿豆汤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白糖,依据自己口味添加,每日早晚各一次。 参莲枣饮 配方:玄参90克,丹皮、炒枣仁各30克,柏子仁、莲子心各9克。 制法:用水清洗,入砂锅中,加水毫升,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加水再煎,滤取汁液,将两次所得药汁归并,加白糖少许,分3次服用,每日l剂。 功效:养明降火。适用于心火过旺,口腔溃疡,口干舌红,渴欲饮冷水。常常失眠。 口腔溃疡偏方 蜂蜜疗法 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 15分钟左右,可用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维生素C片疗法 取出维生素C一片放在白字中间,然后把纸对折,把玻璃杯平放在白纸上有维生素C药片的地方,来回滚动。 把维生素C碾碎成粉末,越细越好,用棉签把维生素C的粉末涂抹在溃疡面上即可。 白菜根疗法 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苹果疗法 取1个苹果,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葱白皮 从葱白外用刀子削下一层薄皮,把有汁液的一面向里,粘于患处,一日2-3次,三四天后可愈。 西瓜霜喷剂 该药品为黄绿色粉末,喷、吹或敷于患处,一日数次。 因为是粉剂,所以向口腔内喷或敷药时不要呼吸,以防药粉进入呼吸道而引起呛咳。用药后半小时内不得进食、饮水,以利于充分发挥药效。 蜜糖 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后,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敷于溃疡面处,含1-2分钟后再咽下,连用2-3次,可减轻疼痛。连治两天基本可愈。 木耳疗法 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蒲公英煎液口服并漱口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可清热解毒。 取新鲜蒲公英g,干品50g。洗净水煎,饮药液并含漱。 一日数次至愈止。 方1 组成:鲜冬青叶适量。 用法:洗净后放在口内嚼烂,吐出咀嚼出来的水,留药渣在口内,敷于溃疡处,半小时后吐去药渣。每次用1片叶子,每日3次,3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每次可用2片叶子。如有复发,可以再用。亦可将冬青叶烤干,研成粉末,喷敷患处。治疗时间以饭后半小时为宜。 方2 组成:鲜马鞭草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3 组成:鲜竹叶卷心9g,鲜茅根9g,鲜岗梅15g。 木耳疗法 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蒲公英煎液口服并漱口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可清热解毒。 取新鲜蒲公英g,干品50g。洗净水煎,饮药液并含漱。 一日数次至愈止。 方1 组成:鲜冬青叶适量。 用法:洗净后放在口内嚼烂,吐出咀嚼出来的水,留药渣在口内,敷于溃疡处,半小时后吐去药渣。每次用1片叶子,每日3次,3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每次可用2片叶子。如有复发,可以再用。亦可将冬青叶烤干,研成粉末,喷敷患处。治疗时间以饭后半小时为宜。 方2 组成:鲜马鞭草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3 组成:鲜竹叶卷心9g,鲜茅根9g,鲜岗梅15g。 附注:本方适用于复发性日疮,对虚火型患者疗效较好,对实热型患者疗效较差。 方5 组成:大红蔷薇花叶瓣适量,冰片少许。 用法:将蔷薇花叶瓣晒干,焙燥研末(忌火炒,如冬天无叶,用根亦可)、加冰片少许备用。 用时先以冷盐水漱口,清除口腔。 然后将本药搽于口腔溃疡处。每日搽3~4次,以饭前搽为佳。 方6 组成:丁茄茎、叶适量,冰片少许。 用法:丁茄茎、叶晒干,煅存性为末,调冰片涂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小儿口疮。 方7 组成:大尾摇30g,马兰30g,藕片15g。 用法:水煎服。 方8 组成:白檀根30g,金银花15g(或花椒9g)。 用法:水煎服。 方9 组成:鲜酢浆草适量。 用法:酢浆草洗净、捣烂,绞汁抹口。 方10 组成:鲜短小蛇根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取汁加少许开水漱口。 方11 组成:短萼黄连6~9g,五味子3g,甘草3g。 用法:水煎漱口。 方12 组成:麦斛30g,竹叶10g,玄参10g。 用法:水煎服。 方13 组成:狗肝菜30g,一点红30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组成:侍霄草、筋骨草、荠菜各适量。 用法:水煎,含漱。 方15 组成:蛇莓(干品)10g,枯矾3g。 用法:共研成末,先用淘米水漱口,再撒药末每日3~5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