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一生可以不断更换自己的牙齿 而人一生只有一次换牙的机会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 对牙齿使用时长要求也越来越高 俗话说,牙不好疾病满身跑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 那么如何从小做好牙齿健康维护呢? 第一步:建立口腔健康意识; 第二步:了解口腔健康知识; 第三步:每半年到一年到院检查口腔状况。 扫码线上预约免费口腔检查 儿童时期防龋 龋齿也叫蛀牙,是由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的zui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之一,可以引发牙龈肿胀,咀嚼功能降低等问题。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中,三岁组儿童龋齿患病率超过50%,五岁组儿童龋齿患病率则超过了70%,儿童龋齿率高发和糖密不可分。 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肿瘤、心血管病列为人类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那么到底怎么才能预防龋齿呢? 有家长就会问了,是不是我家孩子就不能吃糖了,还有家长会说,我家孩子吃糖不多,怎么还会龋齿呢?那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一下。 防龋先控糖,保证口腔卫生 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和奶类中的乳糖,以及谷薯类中的淀粉。 非游离糖对身体危害较小,比如水果中的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过程缓慢,不易导致龋齿。 游离糖对身体危害较大,不仅存在于饮料、蛋糕、饼干等甜味食品中,还可能隐藏在膨化食品、芝麻糊、话梅等不甜的加工食品中。 我们生活当中实际上有很多隐性的糖,比我们单纯吃糖坏处还大,比如我们经常吃的甜甜的曲奇饼干,吃完以后黏黏的粘在牙齿上,儿童清洁不好的话,其中添加的蔗糖,就会很快被细菌利用,分解产生酸腐蚀牙齿。 所以我们不仅要控制糖的摄入,还需要控制我们摄入糖的频率。吃完糖后感觉嘴里酸,实际上就是口腔中的细菌在利用糖产酸,牙齿在酸性物质环境下就会出现脱矿。 但随着唾液的分泌,口腔中的酸度会逐渐中和,牙齿还能再矿化,通常不会出现问题。但如果频繁吃糖,龋齿就容易找上门。 打个比方,一颗棒棒糖含在嘴里一小时,就相当于给嘴里的细菌持续供能,对牙齿的危害可能比一次性吃几颗糖还要大。 还有牛皮糖这类黏性大的糖果,看似吃完了,其实不少都紧紧黏在牙上,或者塞在牙缝,也会加剧龋齿的发生。 小诺提示:吃完糖并不是越快刷牙就越好! 刚吃完糖口腔处于酸性环境,牙齿硬度会下降,这个时候刷牙很容易导致牙齿表面过度磨损,所以吃完糖,可以让孩子先漱漱口,一个小时之后再刷牙。 由此可见,预防龋齿还需要控制吃糖的种类。除此之外,窝沟封闭是常见的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手段。 窝沟封闭有效预防龋齿 最佳时间段: 乳磨牙长出后:3-4岁 恒磨牙长出后:6-7岁 第二恒磨牙长出后:11-13岁 乳磨牙3-4岁:这个阶段乳牙已经全部萌出,且患儿的配合性尚可,距离换牙仍有较长时间,会陪伴孩子6-10年,此时做窝沟封闭非常有必要。 第一恒磨牙6-7岁:此时儿童第一恒磨牙(六龄齿)萌出。这颗牙齿承担大部分咀嚼功能,负责确定上下牙弓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它的龋病发生率非常高,及时的窝沟封闭能大大降低其龋病发生率。 第二恒磨牙11-13岁:由于其位置较深,在刷牙的时候更难刷到,容易被忽略而造成龋坏,因此当孩子第二恒磨牙长出后,也建议及时的去做窝沟封闭。 换牙只有一次,乳牙龋坏影响恒牙萌出,恒牙龋坏影响生长发育,保护牙齿维护健康,防治蛀牙从小开始。 扫描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