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管晓燕副教授,现任遵医院正畸科二组负责人。现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会员。从事口腔正畸学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医院两位正畸名老专家进行临床学习十五个月,多次参加国内外知名正畸专家指导的中长期正畸治疗学习班的学习。 擅长: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牙颌畸形的矫治,颞下颌关节病的正畸治疗,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正畸治疗,正颌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的正畸协作治疗,牙周病患者的正畸辅助治疗等。临床诊疗过程中更注重患者口颌系统的协调与稳定,美观与功能并重。 坐诊时间:每周一 预约- “孩子喜欢吮指,单侧咀嚼,呼吸、吞咽方式不对等不良习惯,都会影响牙齿生长发育,造成错[牙][合](hé)畸形。”4月13日下午2点半至4点半,遵医院正畸科专家管晓燕坐诊“遵晚健康”名医时,面对一位家长提出的“如何预防孩子错[牙][合]畸形”的问题时这样说。 她告诉“遵晚健康”记者,每年她们科的门诊量有几千人次,其中80%是青少年。这些孩子中,很多因小时候的不良习惯造成错[牙][合]畸形前来就诊。其实,除了遗传因素外,很多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就可以避免错[牙][合]畸形。 错[牙][合]畸形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颌骨、颅面的畸形。因此,家长如发现孩子有以下不良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避免错[牙][合]畸形的发生。 1吮指习惯 孩子3岁后还存在吮指习惯,会导致牙弓狭窄,腭部凹陷,防碍鼻腔向下发育,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并可能伴有单侧后牙反[牙][合]。 2吐舌习惯 儿童在替牙期,如常用舌尖舔弄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因而形成吐舌或舐牙习惯,会造成上下牙弓前突,局部小开[牙][合],也就是上下牙无法接触。 3唇习惯 多数情况是咬下唇,造成上前牙唇倾,也就是俗称的“龅牙”。也有咬上唇现象,形成前牙反[牙][合],也就是俗称的“地包天”。 这张脸,就是典型的,用口呼吸的孩子们的脸型 4口呼吸 如果孩子长期的张口呼吸,气流从口腔通过,可引起上颌前突,下颌后缩,腭盖高拱,上唇短缩,唇肌松弛,鼻翼萎缩等组织改变。 5偏侧咀嚼习惯 常用一侧咀嚼使下颌偏向咀嚼侧运动,牙弓向咀嚼侧旋转,下前牙中线向咀嚼侧偏移,颜面左右两则发育不对称。 6吞咽异常 吞咽时舌体抵住上下唇是婴儿时的吞咽方式,如果继续保留,当牙萌出后,吞咽动作中,舌对上下牙弓所施加的压力,使上前牙唇向倾斜,并将下前牙压低,逐渐形成上下牙弓前突、开[牙][合]畸形等。 管晓燕说,除了以上不良习惯外,牙齿发育过程中的数目、位置、形态和替换异常或喂养方式、饮食结构不正确等,也可形成错[牙][合]畸形。如乳牙早失、乳牙滞留,乳牙是儿童的咀嚼器官,同时在引导恒牙萌出、保持牙弓长度、促进颌骨发育及维持正常颌间关系上起重要作用。个别乳牙过早脱落会使邻牙倾斜,牙弓长度减少,牙列拥挤;而逾期不脱落,继替恒牙因乳牙滞留萌出受阻可能形成埋伏阻生,或错位萌出。而要想宝宝牙齿正常生长发育,妈妈要从正确喂奶姿势就开始。正确的喂奶方式应将婴儿自然地斜抱在自己怀里,约呈45°,奶瓶方向尽可能与婴儿面部呈90°,避免婴儿为吮吸奶嘴而下颌过度前伸,最终形成“地包天”。此外,家长还应做到儿童饮食均衡搭配,食物不宜过于精细、过软,应多吃粗纤维食物增强咀嚼能力,促进牙及颌骨发育,减少错[牙][合]畸形发生的概率。 管晓燕说,大约1/4的错[牙][合]畸形是由不良习惯造成的,所以我们可以从患儿的发育、口腔生理功能的改变,疾病的发生,心理状态等各方面考虑,了解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并在早期适当给予引导和破除,防止畸形的发生,阻断畸形的进一步发展并纠正已发生的牙[牙][合]畸形。家长如发现孩子有以上不良习惯或已出现轻度错[牙][合]畸形,应尽早就医。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合作内容请致电:- 周刊记者:冷泽学 审核:刘华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