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公布。其中,第42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这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之举。 从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换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困难,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到试行学区制和9年一向对口招生,再到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决定》的一些新提法和新举措使人感到振奋。本报对话教育界人士,探讨《决定》对中国教育的意义、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编者 县聘校用和学区制,让教师活动起来 《决定》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也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快解决教育困难的决心勇气。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认为,《决定》中有很多创新提法,如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从表面上看,都是1些小问题,却是关系大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乃至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和顽症。在他看来,《决定》突出了教育领域中关键环节的改革,更加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突出了改革的民生导向,让大家看到改革的希望。 择校热是长时间困扰基础教育国际白癜风医院领域的重要困难,虽然一些试验区采取了加强教师活动、优良资源校带动相对薄弱校、一长掌两校等做法,但由于各种主客观的缘由,成效其实不理想。在本次《决定》中,明确提出兼顾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换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困难。对此,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解读:教育公平是人们对教育的体感温度,教育公平就是要保障每一个人公平的发展权,这是增进社会活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让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从根本上要靠教育。杨银付强调,大力增进教育公平,就要进一步保障教育机会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特殊群体同等受教育机会。同时,还要增进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领域,要建立县聘校用制度和学区制,为普遍建立教师交换制度提供体制保障,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9年一贯制和综合评价,让学生轻松起来 考试、评价、招生,这是教育领域的关口环节,通过关口环节的改革,一定能够带动和增进包括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模式在内的全部教育链条的改革与发展,《决定》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段落,就凸显出这样的信息。 杨银付认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会引领人才培养制度与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决定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屡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行、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并提出许多具体改革举措,而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有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及实行意见,使人期待。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进一步解读,《决定》探索招生考试分离的运行机制,这是在之前教育计划纲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决定》也对各级各类教育招生改革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规定如此细致,过去其实不常见,这说明经过纲领颁布实行3年来的试点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有关考试招生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已十分清晰与明确。 公众普遍对试行学区制和9年一向对口招生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非常关注。在教育界人士看来,9年一向,买通小学和初中,减少一些中间环节,这是解决择校热、减轻学生负担的好思路。而基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可以减轻学生在高考中的负担与压力,打破一考定毕生。 管办评分离,让学校自主起来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更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入认识到,制度创新是关键。董奇认为,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此次《决定》指出,深入推动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兼顾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这意味着,高校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招生改革、就业机制等方面将产生深入的变革。 要以教育管理方式、教育治理方式创新引领教育发展方式创新。杨银付认为,在教育管理方式上,管、办、评分离就是要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杨银付说,在管办评分离中,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上游,是基础性的。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管理上的放权,将为办学和评价的创新提供空间,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管理方式转变的核心要求,就是由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由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这就要建立健全教育决策、履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调和的权利结构和运行机制,还要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嘉奖、捐资鼓励等制度,鼓励社会气力创办教育。 越是推动改革的时刻,越是需要良好的宽松的舆论环境,越是需要进一步让全社会了解和理解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几位专家都强调,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决定了教育改革也必定是渐进式改革,不能有大起大落,更不可用休克疗法,不能只管起飞,不管降落,也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而是需要合适的、管用的、配套的综合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