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兑坚冰融而未解2015年违约警报料延续

时间:2016-4-22 9:27:31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刚兑"坚冰融而未解2015年违约警报料延续拉响

2014年,信誉债市场在年初超日债付息违约的紧张气氛中拉开帷幕,年内信用风险事件频频产生,出现多维度点状爆发态势。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市场已公认2014年为信誉违约"元年",但超日债、华锐债等焦点品种的成功兑付,显示出我国信誉债特别是公募债市场仍在委曲保持着刚性兑付的"金身不破"。不过,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债券市场逐渐成熟、监管层逐步推动市场风险暴露,和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个体风险延续积累,打破公募债"刚兑"坚冰在2015年仍有望成为现实。  2014年违约事件有惊无险  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延续偏弱和央行货币政策趋松等实质性利好因素的延续推动下,2014年信誉债市场跟随利率债市场一路震荡上扬。与此同时,伴随市场各方对信誉债系统性违约风险耽忧情绪的逐步消融,部分信誉债整体收益率下行幅度乃至显着超过了同期限的利率债。整体看,全年信誉债市场收益率基本出现出单边下行走势,仅在3月末、6月末和12月份出现过较明显调解。截至12月下旬,以短融、中票为代表的信誉债收益率在2014年累计下行幅度普遍到达130BP至170BP。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誉债市场整体一路走牛,但信誉债个券的违约风险事件却频频爆发。从年初"11超日债"因没法偿还8980万元债息打破债市"零违约"神话,到华锐风电、天威保变等其他高风险公司债频频被调低评级,到7月份"12金泰01、02"等私募债本息兑付违约,再到7月末银行间市场4亿元华通路桥短融在最后一刻方得到偿付;整体来看,2014年信誉债市场违约事件出现出从标准化公募债券到私募债券、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业、从濒临到期时的违约到投资者主动躲避未来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信誉债市场出现出多方面的风险特点。  但是,虽然信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当前市场也普遍认为2014年已是事实上的信誉违约元年,但纵观上述多个信用风险事件的扫尾,相干债券却多数"峰回路转"实现顺利兑付,特别是公募债市场,始终未能打破"刚兑"神话。例如,超日债不但全额兑付了本息,还给付了初期白癜风医治方法罚息;就连此前一度被公认偿付难度极大的华锐01回售,也在12月29日顺利实现了本息兑付。  分析人士指出,从2014年"刚兑"债务的解决方案来看,一方面,相干方案中仍或多或少地有政府的影子,和管理层对个人投资者利益略显"越位"的保护;但另一方面,从债务重组和实际兑付程序来看,也一样体现出了市场化债务重组的特点。整体而言,信誉债市场违约风险的解决,仍然朝着更市场化的方向前进。  2015年打破"刚兑"概率增大  虽然2014年绝大多数信誉违约事件均有惊无险地得以解决,但综合2015年宏观经济环境、监管层政策取向、到期兑付压力、信誉评级因素、相干产业基本面状态等方面来看,分析机构普遍认为,信誉债市场"刚兑"坚冰的打破,预计在2015年仍将难以避免。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经济基本面的疲软状态,在中短期内仍难根本性改变,这将使信誉债市场较负面的整体信誉环境得以延续。海通证券本周发布的一份截至12月下旬针对机构投资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前看好高等级信誉债的投资者占比由上期的32大幅提升至54,而看好低等级信誉债的受访者占比则由此前的34大幅回落至18,直观地显示出了各类机构投资者对信誉债市场整体信用风险的耽忧。  在监管政策方面,年中交易所强制高风险信誉债个券"披星戴帽"、大幅提高个人投资者投资相干个券的门槛,和日前中证登再度提高信誉债质押资格,均显示出监管层力图促进信誉债个券风险的逐渐暴露。  在到期兑付压力方面,中金公司指出,2015年月每一个月还本付息量都在2500亿元以上,还本付息压力高于2014年,其中,月为还本付息量高峰期,再融资风险更加集中。另外,随着周期性行业盈利延续恶化和资产负债表积累问题逐渐暴露,信誉债市场整体评级中枢的下移在2015年可能还会延续,这也会加重相干个券信用风险的爆发。鉴于到期兑付高峰叠加年报表露期和评级调解集中期,预计2015年2季度信誉事件爆发的风险最高。  就行业和券种风险而言,银河证券、中信证券等机构认为,随着落后产能进一步淘汰、新兴产业兴起,部分周期性行业的信用风险事件仍会不断爆出,城投企业再融资压力引发的兑付风险也需重点关注。  整体来看,2015年信誉债市场爆发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可能性仍然很小,但在部分企业基白癜风能治吗本面没有根本好转、再融资压力仍然很大的情况下,信用风险事件爆发的频率不会减轻,违约市场化的进程也有望加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kqjj/7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