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收听 7、湿疹原因及护理: *直接原因:引起宝宝湿疹病因是复杂的,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有过敏家族史,有过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的宝宝容易发生湿疹。 *诱发因素:发生了湿疹的宝宝,许多物质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如食物中的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接触化学品(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毛织品、化纤物品、植物(各种植物花粉)、动物皮、羽毛、发生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日光照射、环境温度高或穿着太暖、寒冷等,都会刺激宝宝的湿疹反复发生或加重。 *蛲虫湿疹:是特殊类型的小儿湿疹,发生在孩子的肛门周围,常伴有蛲虫感染。 *婴儿湿疹的内因:婴儿本身的因素是,婴儿皮肤的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网丰富而且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多,对各种刺激因素比较敏感。 特点: *婴儿湿疹自然病程:1-3个月的宝宝就可能发生湿疹,1岁以后逐渐减轻,到2岁以后大多数可以自愈,但少数可以延伸到幼儿或儿童期。有婴儿湿疹的孩子,以后容易发生其它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 *婴儿湿疹的皮疹:多数皮疹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前胸、后背、四肢也会有皮疹。起初的皮疹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突起的皮疹或有水泡样疹(医学上称丘疹、疱疹),很痒,疱疹可破损,流出液体,液体干后就形成痂皮。 湿疹常为对称性分布: 婴儿湿疹的类型:干燥型、脂溢型和渗出型。 *干燥型:湿疹表现为红色丘疹,可有皮肤红肿,丘疹上有糠皮样脱屑和干性结痂现象,很痒。 *脂溢型:湿疹表现为皮肤潮红,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在皮疹上,以后结成较厚的黄色痂皮,不易除去,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但痒感不太明显。 *渗出型:红色皮疹间有水疮和红斑,可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很痒,抓挠后有黄色浆液渗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并容易继发皮肤感染。 治疗: *冷湿敷方法 *含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 *白三烯拮抗剂 *其它方法 预防和护理: *避免接触化纤衣物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避免环境过热,过湿。 注意饮食: *湿疹多见于吃配方奶的宝宝,配方奶中含有异性蛋白,可造成新生儿过敏,导致湿疹的发生。要选择宝宝适合及不过敏的配方奶。 *母乳产妇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物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由此增加湿疹的发生概率。婴儿如患湿疹,母乳产妇应暂停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 注意洗浴: *有湿疹的宝宝,不要过多清洗患部,洗浴用温水,不要用过热的水,不要用肥皂、化妆品,避免刺激湿疹使其加重。 *不穿化纤羊毛衣服,以棉为主。 预防感染: *由于局部发痒,宝宝抓挠时容易引起感染,可以给宝宝剪指甲,不要乱涂药物,特别是含激素的药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湿疹发作时,不做预防接种。 8、鹅口疮原因及护理: *原因:鹅口疮即口腔霉菌感染,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口腔疾病,呈白色凝乳状附着在口腔黏膜、齿龈、舌面、上颚等处。病原来自妈妈阴道霉菌感染或生后接触感染,如奶具消毒不彻底、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等。 *临床表现:宝宝口腔、颊部、唇内、舌、上颚、和咽部黏膜上附着乳白色斑点、奶酪状物。严重时融合成片,擦去后则露出粗糙、潮红的黏膜,鹅口疮多见于营养不良或腹泻的宝宝。鹅口疮不易去除,严重时会影响饮食。 *注意观察:鹅口疮与新生儿吃奶后残留下的奶液,两者的区别是:新生儿口中残留的奶液一经喝水就被漱清,不会再看到白色凝乳状物,而鹅口疮喝水后仍可见白色凝乳状物,且用棉签擦拭后可见粗糙潮红的黏膜。 预防: *注意观察口腔,看到口腔内有白色凝乳状物,要区分是奶液残留还是鹅口疮。 *母乳喂养前一定要清洗奶头。 *制霉菌素混合液涂口腔,1天3-4次,同时涂母亲乳头(哺乳前洗掉)。 *人工喂养奶具要要彻底消毒。 *3%的碳酸氢钠涂患处。 *少量多次饮水。 *护理人员的手要洗干净。 *鹅口疮用药后即可见效,一般用药2-3天见效,应再巩固用药3-4天,总疗程1周。 9、乳腺肿大: *新生儿不分性别,在出生后几天内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或分泌乳汁,通常在2-3周消退,这种现象称为新生儿生理性乳房肿大。 *这是由于母亲怀孕时体内雌激素和催乳素含量增多,分娩前达到高峰,通过胎盘影响到宝宝。 *胎儿离开母体后,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会自然平坦。 *注意:不要刻意去挤压宝宝乳头,以免引起感染,致使细菌侵入,有可能引起乳腺发炎。 10、新生儿结膜炎: *原因:产道内细菌感染或出生后接触感染。 *表现:结膜充血,流泪伴脓性分泌物。 *预防措施:注意清洁护理人员和宝宝的手、毛巾等。 背景音乐:《云水禅心》 主讲嘉宾:金融 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