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知道在忙什么,写了的文章都忘记发了!也许是念头过于悠闲,所以年底之后就把所有忙一起补上了!……年是个神奇的年份,神奇到连脉脉上的不靠谱标签成了真。前几年注册的时候没怎么想,然后莫名地有个不太熟悉的人给我点了个“IT互联网”标签,我也没太在意,接着后来很多熟悉和不熟悉的人,跟风地点了“IT互联网”,截止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在职业标签里面只有“IT互联网”有22个人标记。虽然我跑去很多APP注册,初衷只是为了抢ID,以免发生新浪微博自己惯用ID被认识我的网友注册还把我拖黑的悲剧。但这个“IT互联网”的标签,让我一直觉得脉脉是个很扯淡的APP。到了年这个扯淡的标签,居然变成一个伟大的预言。年初我的第一个工作内容是,在孔学堂的新春庙会上,推广银联APP(其实基本上都是在捉虫,带着一群小朋友每天花式发现各种千奇百怪的bug),接着被一个朋友忽悠,我们俩计划弄一个用于共享活动和记账的APP,嗯,我想说,到目前为止,也只做完了手机端的UI。然后到了广州,我本来以为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回到了自己习惯的工作方式。然后,灵机一动,成功地把自己坑了。年底的现在,我正在做一个网络平台,现在也是捉虫阶段,这一年有始有终,一路捉虫。在职场上,通常是上级给下级,老板给员工画大饼,广告人职场则很奇怪,一般来说我们要给团队画大饼,给客户画大饼,有时候甚至给老板画大饼。年我也画了一个饼,这个饼画得不但圆,而且非常之实在,实在到项目落地的时候把我自己逼成了产品经理。广告人的尴尬之处莫过于:有人问:你是干什么的?答:广告问:就是那些高速路上那些广告牌吗?我店面门头你能不能做一下?答:饿,那是媒体,我不是做那个的。问:那你能做水晶字?答:也不是那个!问:那你做促销?卖啤酒?扶额答:不是!懵圈问:那你到底做什么?答:品牌推广,然后看着别人满脸问号,你会试图解释:就是帮助一个品牌明晰或优化他的定位,用更有创意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巴拉巴拉巴拉……接着你会发现对方更迷茫了:你只好自嘲说:我其实……就是个卖PPT的。在年之前,我一直以为卖PPT是一个相当精准的描述,后来我发现,原来,我真正的身份,不是卖PPT,而是画大饼专业户。我们经常对消费者说:服从你的渴望,想要就去立刻拥有!生活远比你想像的更好,只要有了XXX。你买的不是一只口红,而是对自己的宠。……我们经常对客户说:市场容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撬动消费者的内心!人们不是不愿意付费,而是要让人们觉得物超所值!最贵的往往不是商品,而是感情和记忆!……甚至,我们有时候对老板说:其实任何事情都只是定位问题,看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吸引谁,办法有的是。一旦初期试运营成功,完全可以复制、连锁、跨界联盟嘛,玩法只会越来越多,赢利点和盈利模式会不停增加。区别只是多注册几个公司嘛,对吧!……偶尔我们也会对自己说:这件事情做成了,我就去XXX纯玩一个月;或者我今年一定要去XXX,买买买到手软……看吧,我就说我真正的职业身份,是个卖大饼的,经常连自己一起忽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