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医院华家池总院启用

时间:2021-8-2 12:17:5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12月19日,浙江大医院新院区浙江大学口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华家池总院”)将正式启用。医院建院四十周年。四十载砥砺前行,医院秉承“厚德博学、自强不息、求是创新”的院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创新进取,全心全意呵护群众口腔健康。“华家池总院的启用,是医院‘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起点,也是满足群众口腔健康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的重要抓手。”医院党委书记王慧明教授表示,医院将对标国家区域口腔医疗中心建设和全球医学前沿,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预防为一体,致力于打造浙江省口腔医学高峰和口腔健康医疗水平“重要窗口”。“黑科技”加持智慧医疗处处可见高精尖设备助力全民口腔健康华家池总院建设用地1.45亩,建筑面积5.16万平方米,设置牙椅20张、床位张,拥有多台高新口腔诊疗设备。走进位于秋涛北路上的华家池总院,气势恢宏的十三层蓝白色建筑呈南北向巍然矗立。从外观来看,华家池总院大楼正看呈一个大写的“Z”字,寓意浙大、浙江的“Z”,反着看则像一个大写的“S”,即“Stomatology”,代表口腔。整幢大楼外立面采用竖向落地窗。阳光的照射下,大楼犹如一艘扬帆的巨轮,迎着东风,正劈波斩浪、全速启航。12月19日将正式启用的医院供图医院对华家池总院的学科设置高度重视,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将以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种植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牙周病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预防科等主要学科,推进学科和医疗技术的优质发展。华家池总院配备了口腔高新诊疗设备,以口腔诊治全数字化一体设备系统为例,能实现牙齿诊疗、修复、种植的数字化全闭环。从三维面部扫描、口腔牙齿黏膜信息扫描、自然牙合位信息、下颌轨道运动关系等全方位收集患者的口腔数字化信息,到完成治疗方案制订,再到利用CAD/CAM完成修复体的制作和佩戴,患者无需反复多次来院就诊,可真正实现从“无牙”到“有牙”的“最多跑一次”。此外,高端牙科显微镜、16排2层螺旋CT、牙科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核磁共振影像设备、数字化杂交手术室、国外顶级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有了这些“黑科技”加持,医院的智慧医疗服务迭代升级,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便利、更加精准的口腔健康诊疗服务。医院院长陈谦明教授表示,华家池总院毗邻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可以充分依托浙江大学学科强、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实现医疗健康、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无缝衔接。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事业发展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指示,医院在华家池总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中心)内设置了设备先进的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国家药(械)临床试验基地,其中平台建设以研究属性和重大学科领域相结合,打造医药创新链、临床转化应用链、产业链“三链交接”的研究平台,提升口腔医学的医教研协同发展水平,满足健康浙江、健康口腔、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要求。医院供图迈入“一体三翼”高质量发展新时期为患者提供规范、个性、系统化诊疗服务随着华家池总院的启用,医院迈入“一体三翼”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共有口腔综合诊疗椅余台,开放病床余张,医院中单体规模较大、智慧程度领先的口腔诊疗中心之一。作为浙江省口腔医学引领者,浙江省唯一一家医院,医院拥有一支由院士指导,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是浙江省口腔质控中心、浙江省口腔卫生指导中心、浙江省口腔正畸中心、浙江省口腔种植技术指导中心、浙江省口腔医学会会长单位。经过四十年发展,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引领等方面取都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浙江省口腔种植技术指导中心,医院口腔种植科在国内口腔种植学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已完成万余例各种条件下的牙种植修复,种植体十年存留率达98%。在不断提高治疗水平的同时,开展了成熟实用的新技术新项目,如实时导航种植修复术、全程数字化导板预成修复技术等,为患者提供最先进的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修复治疗方法。26岁的小张(化名)患有先天性牙胚缺失,缺了十五颗恒牙。他上排缺了十颗牙,下排缺了五颗牙,严重影响口腔功能,面容外观看起来像个小老头。为此,他时常自卑地抬不起头,吃饭也是“囫囵吞枣”,感受不到食物咀嚼的快乐。这些年,医院想做种植牙,但屡屡被拒,最后四处打听,找到医院口腔种植科程志鹏主任。“患者牙胚缺失,他上颌骨厚度只有1.5毫米,而通常种植牙要求的骨头厚度在5毫米以上,像他这么薄的骨头,钻头一打可能就碎了,所以说这个种植难度是顶级的。”程志鹏坦言。诊疗团队为小张设计了系统化、个性化的种植方案。首先安排小张做了全面检查,明确他的身体各项指标能够耐受手术。然后,根据小张情况,制定了高难度游离骨块移植术,从小张的髂骨处取1.5毫米×毫米的骨块移植到上颌,让移植的骨块和基骨充分融合,使得牙槽骨的厚度恢复到6-7毫米,为种植打下基础。8个月后,诊疗团队为小张做了种植手术,植入种植体,恢复了恒牙的同时,小张的咬合功能得到了大大改善,面容也美观了。“我们一直在不断学习和改进技术,开展大面积植骨,提高游离骨块的成功率,恢复患者正常牙列。”程志鹏表示。多院区名医专家资源共享以人为本提升就医获得感名医专家资源,是最稀缺也是患者就医最关心的。在医院,专家共享化是一大特色举措。华家池总院启用后,也将共享湖滨院区、城西院区的专家资源。医院首席名医王慧明、陈谦明携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种植科、口腔正畸科、牙周病科、儿童口腔科等名医,每周分时段在三大院区坐诊,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跨院区、跨区域互联互通,让患者减少奔波的麻烦,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医。医院把以人为本作为服务和治疗的出发点,充分考虑每一位患者的特殊性,打造有温度、有内涵的人文口腔诊疗中心,提高患者满意度,全方位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10岁的小南(化名)由于下巴突出影响咬合与美观,常常感到自卑,妈妈认为要等到换完恒牙才能给孩子进行牙齿矫正。直到偶然间看到医院的科普宣传,才知道牙齿矫正要趁早治疗。了解情况后,医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吴梦婕非常理解家长的顾虑,同时她告诉小南妈妈,地包天矫正需要早治疗,不用等到换牙结束,一方面需要解除牙齿反咬产生的干扰,另一方面在青春发育高峰期来临前通过矫形力来刺激发育不足的上颌,从而减小后期矫正的难度。针对小南的情况,吴梦婕团队为他设计了早期矫正方案,在早期实行上颌扩弓前方牵引,治疗时间大约一年,然后根据牙齿替换情况再进行牙齿的矫正。如今,经过治疗后,小南的脸形得到了很大改善,牙齿的咬合也很紧密,人也变得更加自信。打造口腔预防“重要窗口”构建全面口腔健康预防体系在不断提升优质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医院主动担起服务社会重任,全面发力防治结合,持续推动改善口腔医疗预防诊治工作模式,构建立足口腔的新时代全面健康预防体系,打造口腔预防“重要窗口”。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医院创新疫情防控形式下的预防工作模式,搭建浙江省口腔健康管理系统,加快全人群口腔健康数字化建档工作,在家庭、学校、社区和医疗机构之间形成闭环式信息化服务体系,同时将系统平台功能外延,对接浙江省政府服务网平台,为分级和远程诊疗服务提供智能化平台。群众可通过手机查询口腔健康信息并随时获取疫情时期的口腔健康建议。利用最新5G技术,医院把高水平口腔防治技术输送到全省各地和新疆受援地区。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从年起,医院在省内医院,至今已与10医院建立了协作、对口帮扶关系。以浙江大医院武义分院为例,医院管理和诊疗技术,派驻高级管理人员和高年资专科医生,推出联合门诊、导师制带徒、质控检测、手术示教、新技术推广等多种形式,医院为当地开展“输血”加“造血”帮扶,当地群众实实在在获益。医院还建立了各市县(区)为主体、下沉到社区街道的口腔疾病预防“四级网络”机制,全面开展全省口腔疾病防治工作。作为浙江省口腔卫生指导中心挂靠单位,医院从年起在全省持续推动窝沟封闭工作,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窝沟封闭防龋服务,目前全省每年有1万多名医护人员参与这项工作,年检查40多万名学生,窝沟封闭多万颗牙齿。今年9月,浙江首次开展局部用氟项目,重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kqjj/120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