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舒适化口腔治疗与强效表麻凝胶

时间:2021-3-27 19:43:44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自从刊出了强效表麻凝胶的订阅号,很多医生就询问是否有论文,希望看到同行的使用经验和临床分析。现在就附上篇奥布卡因在儿童舒适牙科的论文。

同时,论文作者采用的表麻方式很值得借鉴,大家也可以采用他们临床上的使用方式,;

儿童口腔专家认为:

编者按:起效时间应该是统计完全涂布、重复3次后等待的时间,但这个操作方式强烈建议牙科医生使用。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牙科畏惧症患儿中的应用

汤根兄,李静*

(南京医院口腔科,江苏南京)

[摘要]

目的:评价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牙科畏惧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6例,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联合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54例,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改良疼痛行为量表(modifiedbehavioralpainscale,MBPS)评分和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afaceversionofthemodifiedchilddentalanxietyscale,MCDASf)评分。

结果:实验组55例完成治疗,对照组48例完成治疗,对照组患儿的评分明显

高于实验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降低了注射麻药时的疼痛,缓解了儿童牙科畏惧心理,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盐酸奥布卡因凝胶;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牙科畏惧症;改良疼痛行为量表;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

牙科畏惧症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产生恐惧、紧张或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逃避治疗的现象[1-2]。5岁以上学龄前期、学龄期的儿童,他们以主观表象形式认识外界事物,只对形象的语言和从事过的活动才能理解,疼痛阈值低,疼痛敏感性高,因此对牙齿治疗的疼痛、打针比较畏惧,而对诊室环境、高速涡轮机的声音以及一些没有见过的治疗器械在经过医生和家长的耐心解释和形象描述后一般都能接受。但是如果在治疗前或者治疗中遇到疼痛,就可能表现出哭闹、拒绝张口、回避、反抗等不利治疗的行为,严重的可导致治疗失[3]。对于5岁以上的患儿如何避免疼痛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作为表面麻醉剂已经成熟地用于妇产科和眼科,在成人口腔也有应用,但是在儿童口腔科尚未有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联合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治疗牙髓炎牙齿和拔除滞留乳牙,以探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儿童口腔疾病中无痛治疗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年2—12月来南京医院口腔科门诊因牙髓炎和乳牙滞留需要拔除乳牙的患儿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6.5+-2.3)岁。该临床试验经南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后进行。纳入标准:①乳牙滞留需拔除的患儿,乳牙松动不明显,对应的恒牙已经萌出,无拔牙禁忌证;②患儿龋坏牙齿符合牙髓炎的诊断,X线片示龋坏牙齿达牙髓或接近牙髓腔,根尖或者根分叉处未见明显阴影,牙根未吸收或者吸收不超过牙根1/3;③患儿无系统性疾病;④患者对口腔科陌生环境、口腔检查器械和高速涡轮机的声音可接受,害怕疼痛;⑤患儿家长了解整个治疗过程并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患牙牙本质龋,或者已经形成根尖周炎或根尖周脓肿,或者牙根吸收超过1/2;②滞留乳牙松动明显,不需要局部浸润麻醉,仅表麻即可;③有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者;④患儿非常恐惧,医务人员的解释和安慰没有效果,任何口腔检查和声音都接受不了;⑤有不良牙科就诊经历。

例患儿根据初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6例(共62颗牙齿),需要拔除的乳牙有34颗,牙髓炎牙齿28颗(第一恒磨牙6颗,第一乳磨牙10颗,第二乳磨牙12颗);对照组54例(共60颗牙齿),需要拔除的乳牙30颗,牙髓炎牙齿30颗(第一恒磨牙5颗,第一乳磨牙11颗,第二乳磨牙14颗)。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牙齿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沈阳绿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必兰麻,法国碧兰公司,每支1.7mL,含盐酸阿替卡因68mg,含酒石酸肾上腺素17μg)。

1.2方法

参与本研究的2名医生都是本院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人员,治疗前统一培训,一致性实验kappa>0.82,可靠度优,说明2位专业人员的临床评价结果可靠。

两组均进行唇颊侧黏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单纯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浸润麻醉,电脑控制麻醉流速,将0.85mL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

液推注入唇颊侧黏膜下。实验组先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表面麻醉,用棉签将麻醉区域擦拭干净,再用棉签沾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涂抹麻醉区域,连续涂5s,重复3次,等2min后再进行对照组同样的操作。

采用改良疼痛行为评价量表(modifiedbehavioralpainscale,MBPS)判断麻醉过程中儿童的疼痛[4]。主要指标包括:①面部表情:肯定的良好表情如微笑0分,中立表情1分,轻度不佳表情如扭曲不安2分,明显不佳表情如皱眉闭眼等3分;②哭闹情况:笑0分,呻吟1分,哭闹但不动可以继续治疗2分,哭闹不能继续治疗3分;③行动情况:正常活动或放松安静0分,轻微紧张、蠕动、握拳或肢体紧张1分,收缩肢体避免疼痛2分,头部、肢体躁动或僵硬3分。所有项目得分总和即为患儿得分,所得值越高则疼痛程度愈严重。

采用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afaceversionofthemodifiedchilddentalanxietyscale,MCDASf)[5],患儿治疗结束后休息0.5h,以患儿自评来记录其在牙龈进针时产生疼痛的畏惧程度。5张图片的面部表情从非常愉悦到非常害怕。1分:很愉快;2分:基本不害怕;3分:有一点害怕;4分:比较害怕;5分:非常害怕(图1)。研究人员将图片展示给患儿,然后要求其挑选出与自己打麻药时表情最为相像的一张面孔,并相应计分。

图1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行为评分分类中的人数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本研究样本例数有限且对比分组较多,同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来计算,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采用MBPS比较

两组患儿面部表情、哭闹情况和行动情况比较(表1),对照组评分比试验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说明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局部注射麻药前使用,可明显减轻注射器刺入黏膜时的疼痛感,显著提高患儿的配度。

2.2MCDASf法判断两组患儿疼痛畏惧程度

两组患儿中有7例打麻药时恐惧明显,哭闹未能继续治疗,其中实验组1例,对照组6例,其他可以继续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采用MCDASf法判断疼痛引起的畏惧程度,实验组患儿面部表情法评分值3分以下(包括3分)较多,而对照组患儿3分以上较多。实验组畏惧率为16.36%,对照组畏惧率为75.00%,两组畏惧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表2)。

3讨论

儿童口腔治疗更倾向于舒适化治疗,因此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更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kqjj/107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