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

时间:2020-11-9 5:14:55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1、白色念珠菌是什么?

又称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的一种,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2、白色念珠菌的特征?

本菌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很象酵母菌,直径3~6μm,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兰阳性,但着色不均匀。出芽方式繁殖。在病灶材料中常见真菌细胞出芽生成假菌丝,假菌丝长短不一,并不分白色念珠菌枝,假菌丝收缩断裂又成为芽生的菌细。

此菌正常情况下呈卵圆形,白假丝酵母菌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不引起疾病。当某些因素破坏这种平衡状态,白假丝酵母菌由酵母相转为菌丝相,在局部大量生长繁殖,引起皮肤、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丝酵母菌病。当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损导致内源性感染,如创伤、抗生素应用及细胞毒药物使用致菌群失调或黏膜屏障功能改变、皮质激素应用、营养失调、免疫功能缺陷等。白假丝酵母菌为双相菌,正常情况下一般为酵母相,致病时转化为菌丝相。因此在细胞涂片或组织切片中发现假菌丝是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重要证据。

3、白色念珠菌与血液病?

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目减少、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力低下,易诱发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有调查结果显示,血液病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57.69%;其次为口腔感染占23.08%,消化道感染占8.97%,泌尿道感染占6.41%,血液感染占3.85%

4、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常具有以下特点:1)恶性血液病患者多有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同时由于患者多处于免疫缺陷或粒细胞缺乏期。2)直接、准确的侵袭性真菌病原学实验室资料不易获得,诊断更多的依赖临床或影像学。3)抗真菌治疗以经验为主。4)恶性血液病患者常出现多脏器浸润,对抗真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和剂量要求严格。一旦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多病情重,治疗困难,可导致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延长9.3d。而且血液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症状多不典型,病原学证据不易取得,有时容易混淆白血病浸润。

5、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提前判断、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并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预后的重要因素。接受高强度免疫抑制治疗的骨髓移植患者、急性白血病诱导骨髓抑制期出现粒细胞缺乏或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淋巴瘤接受利妥昔单抗或嘌呤苷类似物联合化疗出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双重减少的患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情较长且持续粒细胞严重缺乏的患者。抢先或经验性的抗真菌治疗仍多选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而具体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同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确切的药物。有学者认为,结合病情及病史而高度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可提前及时应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

6、血液病患者预防真菌的护理工作?

防控措施主要是加强患者黏膜屏障清洁消毒管理,做好口腔黏膜、肛周、会阴部黏膜清洁消毒护理。用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交替漱口,能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及碱性环境,抑制真菌的生长。一旦出现口腔溃疡或黏膜有白斑覆盖时,要及时留取标本做培养,予制霉菌素片碾碎加甘油局部涂抹。患者要防止肛裂,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会阴部、肛周,然后用碘伏棉球擦拭肛周,每天2次用含碘消毒液进行会阴抹洗。

参考文献:

[1]江雅,王晓珍,李清.血液病房患者真菌感染监测与消毒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31(03):-.

[2]AsciogluS,RexJH,dePauw,etal.Definingopportunistic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nimmuno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kqhl/99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