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雪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

时间:2017-5-7 20:57:4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生活新思索诗歌新江湖时事新锐评

少小离家老大回(外一首)

□红雪

我不是贺知章也要回家乡

我不会吟诗不会狂草

可我也要

回家乡

稻田就做我的诗行吧工工整整

水灵灵的铺满心田

麦地就做我的散文吧形散神不散

一浪推着一浪

豆角秧黄瓜秧正在抒情

炊烟的莲花蓬勃着菩提

一条羊肠小道

摇摇曳曳钻出村子

两鬓真的白了

暮色真的金黄

不知隔壁的二小去了哪里

不知鸣叫的蝈蝈

是不是二胡委婉邀月

声音啄破姗姗而来的白露

一阵急雨打湿玻璃

不管问不问我来自哪里

是不是唐朝的诗句

赶来葱茏心绪

我的身形和白发像极了

镜子里的父亲

.8.13

●宁小铺屯看星

天那么蓝好像父亲早年

穿的一件新中山装

星星那么多唯有西北

那三颗最亮

这是中山装上的

铜纽扣

高岗风大吹疼了

一直站立的树

夜色好沉三颗星星打开手电

一束一束的光

穿透冷

穿透炊烟

穿透宁小铺屯的西风

穿透我的魂不守舍

三星偏西了我学着石头打坐

这一夜我不说一句话

黎明降临大地安详

天上空无一物

.8.15

(刊于年12期《青年作家》)

你说他说

庞壮国(著名诗人)

红雪给我的印象是憨厚,似乎是给他一撇子他也会先低头想想自己哪儿弄不对劲了,然后捂着脸很羞愧地说,“对不起,刚才我骂那个流氓,但我不知道他是你亲哥呀”。如果给它一撇子的那个人是他的朋友,那更没啥说的,朋友吗,啥啥都得忍让啥啥都得原谅。红雪红雪,红红的脸而且雪似的温柔,不好急歪。

了解一个人的真性情之后,再读他的诗,就看出机关来了……读红雪的诗,让我感到一个人是那么的无可奈何而又咬牙坚持,痛入骨子但思想发电。红雪的无可奈何连同红雪的坚韧,是诗歌的宝贵与至尊。

李云迪(诗人,大庆市作家协会主席)

读红雪的诗有两个字的感受,那就是“解渴”。红雪是个很勤奋的诗人,我是从他那双忧郁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诗意,也读岀了他诗中的清澈。

读一首好诗就像沥淋了一场秋雨,尽管冷冽却让人清醒,没有诗的天空总是飘过带雨的云。

潘永翔(《岁月》主编)

红雪的诗歌厚重、空灵、简洁,他的诗没有噱头,不卖弄,不做作,非常耐读耐品。读红雪的诗要像嚼橄榄一样,你不能急忙咽下去,需含在口腔,慢慢的咀嚼,仔细的品味,那美妙的滋味才能跃上你的味蕾。

邢海珍(诗人,诗评家,大学教授)

红雪的诗很有思想的锋芒,他以意象化的虚写来升华诗意,他的思想居住在意象之中,尽得含蓄之妙。生命的风景很美,但其间隐含着现实的痛。或许这就是红雪诗意的深度。

吕天琳(诗人,评论家,诗评家)

纵观红雪的诗作,是为“新田园诗”全景式的典范文本,诗中意境深邃,思想练达,不乏哲思,透彻出其独具一格的“红雪话语”和朴素的民间立场。

从过去的高调抒情和单一戏谑,到现今的朴素咏叹与理性批判,潜伏多年的红雪自觉克服了旧有的表达方式,同时又拓宽了内在的文化格局,因此下笔越发沉静绵敏,诗中自然多了一些气韵丰盈的人生况味。

佘正斌(军旅诗人,诗评家)

红雪的诗恰当贴切的意象运用,亦真亦幻,读后总给人以清风扑面的感觉,让思绪不断游离在诗人的叙述空间,又随着诗作的意指和精神指向不断地向诗作之外,甚至更远的远方蔓延。这是一种超现代的拓张性的诗意抒写,彰显了诗人对现代诗歌艺术的有效把握和创新发展。

许俊德(诗人,诗评家)

红雪的诗,就像土地上一望无际的麦子和水稻,或者是春天的碧绿,或者是秋天的金黄,在风中不断地起伏,远远望去,就像质地良好的丝绸锦缎。他把粗糙的乡村生活的记忆进行高科技处理提炼,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乡村记忆,而是诗人灵魂燃烧的火苗。

红雪秉承年代初期“新乡土诗”的宗旨,拒绝以麦子、玉米等简单的农作物为招牌,进行“伪乡土诗”的生产,而是从灵魂上表现对人类古老、庄重、永远家园的呼唤。这种家园已不是简单的村庄和农民生活环境,而是固有的乡土和游离不定的精神领域所聚结而成的一种象征。

红雪的抒情是出色的,他是语言的富人。

黑岛(作家,大学教授)

红雪的诗精炼而不失自然,具有鲜明的黑土文化性,其语言古典,婉约、俊逸空灵,极具张力,意象阔达具包容性,善于把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

红雪的很多诗歌都很灵活地运用了现代诗歌技法,没有半点斧凿的痕迹,不生涩、不做作、不扭捏,散发思想的光辉,阅读的快感也随之产生了。

杨小林(诗人,副教授)

红雪是一位沉稳、安静而睿智的诗歌探索者,又是一位比较勤奋和善于思索的记者。从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写荒原、写钻工、写情感、写死亡、写重生……语言到位,是那种身临其境,而非冒鼓喧天不着边际的滥情。

杨欣闽(评论家)

红雪的栖息,与他的诗歌同质,明晰的线条感,硬质的具象存在,有执着感人的力量,正如他那些时常见于报端的新闻作品一样,走进众人视野的时候,携带着个性化的背景和气场,独树一帜,令人印象深刻。

计伟(评论家)

红雪的诗写得开阔情深,俊逸傲然,诗的主题思想层层递进,力道的情绪化太诱人了!驰骋的想象非常具有张力和磁性,令读者随着他的墨迹无羁浪漫。

刘战峰(作家)

红雪的诗作很干净,本真而自然。与有些无聊的诗人们相比,那些溃败的诗作——无病的呻吟,闲适的撒娇,安逸的抒情,颓萎的造句,而惟独欠缺的诗心与良心,还有自省与疼痛,都让红雪格外的清醒,一直保持着对文学的敬畏,对诗歌的警惕,遂有了独立之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句。

摄影

来自网络

诗观诗歌就是一种感觉,是诗人内心的宗教。

作者简介

红雪,原名秦斧晨,资深媒体人,写作多年,停笔多年,去年恢复写作。

参与策划并执行体验式报道《卧底职业丐帮》,全景式采写《捣毁“黑色帝国”》《警务大提速》《见字如面》等大型报道;主导创办媒体功能转型栏目《说和》《防忽悠热线》栏目以及服务中老年读者《老来乐》《咱家的事》专刊。荣获中国晚协赵超构新闻一等奖、东三省新闻特等奖等30余个,大庆报业集团、传媒集团十大功勋员工。

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文艺》《诗刊》《星星》《诗选刊》《鸭绿江》《北方文学》《芒种》等国内百余家报刊,诗语笔记《当代诗歌病理切片化验》(《诗神》)、《诗歌在上》(《黑龙江作家》)、《大庆诗人生存现状最新报告》(《诗刊》)颇有影响,出版个人诗集《散落民间的阳光》、法制新闻集《见证》各一部。

红雪年发表的部分作品延伸阅读

《星星》

乡下的雨带着韵脚

《中国诗人》

中年之境

《人民日报》

瓦窑堡的灯光

《海燕》

内心的河流

《北方文学》被风吹得芳心乱颤

《解放军报》

碑不语

《岁月》

黑草垛安度着时光

《四川诗歌》

真想喊你一声爹

《中国文化报》

抬头看一眼天空

《中国石油报》

被石油喊醒

《鸭绿江》

红豆卧雪体验冬天的冷艳

《华西都市报》

有多少不舍俯瞰万家灯火

《地火》

把哭声掩盖延长了秋天的沉重

《绿风》

两个铁匠

《北京日报》

遥远的山丁子树

《江西日报》

初心·回家

《解放军文艺》

红旗里的江山

《牡丹》

写不出诗时就想老家

《石油文学》

叩拜

《脊梁》

喊一声我的祖国

《海燕》

吃饭吧(组诗)

《绥化日报》

月圆总是性感人间总有亏欠

《辽河》

土豆花的洁白如初恋

《解放日报》

唐先生

赞赏

人赞赏









































中药清热解毒治白癜风
昆明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jbzz/50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