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后口腔一点也不难 注重声音和吐字的品质,就应讲求口腔开度。打开口腔不等于张大嘴,张大嘴时口腔呈“前>后”型,实际上是前开后不开。按照要求口腔的前后部都应打开,上腭上抬,下颏放松,呈“前后”型。这是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四个方面的配合来实现的。分述如下: 1.提颧肌 提颧肌是抬起上腭的前部动作。有人称为“提嚼肌”或“提笑肌”,这两种说法有不当之处,这里称为提颧肌。颧肌用力向上提起时,口腔前上部有展宽感觉,鼻孔也随之有少许张大,同时使唇,尤其是上唇贴紧牙齿。唇齿相依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较之于松颧撅唇、唇齿分离更容易把握咬字的力度。提颧肌对提高声音的亮度和字音的清晰度都有明显作用。 2.打牙关 上下颌之间的关节俗称牙关,打开牙关是抬起上腭的中部动作。打牙关就是要使上下槽牙在咬字时有一定的距离,尤其双侧上后槽牙应始终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觉。虽然日常口语时很少有人咬紧牙关,但这里要作为一个要领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到打开牙关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可以丰富口腔共鸣,还可以使咬字位置适中、力量稳健,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挺软腭 软腭在上腭后部,用舌尖抵硬腭向后舔会感觉到它的具体位置。不说话时,软腭松软下垂,日常口语时也很少有人有意识将它挺起。挺软腭是抬起上腭的后部动作,它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加大口腔后部空间,改善音色;第二,缩小鼻咽入口,避免声音大量灌入鼻腔而造成鼻音。 结合咬字,软腭挺起时口腔后部应呈倒置的桃形,并非抬得越高越好。此外,如以小舌头(腭垂)为中点的话,软腭挺起时两侧力量应向小舌头集中。如果力量相反,软腭兜下来,就会造成字“扁”、鼻音等问题。所以用力了并不等于挺起了,要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 可以用夸张吸气和“半打哈欠”来体会,一般在这种时候软腭是挺起的状态,适度保持这种状态去发音,你就可能会听到不同平时的声音效果。此外,有些字音(如“好hao”)发音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口腔后部的开度较大,用它去带发其它音节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挺”是一个基本状态,但应注意到,音节的结构成分是各不相同的,再加上表达需要,播讲时不能一“挺”到底,还应有程度上的变化,否则又会带来“音包字”的问题。 4.松下巴 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松下巴在打开口腔方面比抬上颚更具有实质性效果。 有的人平时说话就表现出下巴用力、主动“帮忙”的问题,播讲时更为明显,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咬字有力,字音清晰。其实这是一种错误,它会使舌根紧张,咽管变窄,口腔变扁,把字咬“横”、咬“死”。 咬的力量主要在口腔上半部,下巴则应处于放松、“从动”的状态。发音时,只有下巴自然内收才能放松。日常牙痛时说话,下巴一般是比较松弛的,不妨可以模仿一下。 (三)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 在口腔打开的前提下,还应讲究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的着力位置。应把声音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进到硬腭前部。硬腭前部是发音的主要内感区,以此为字音的着力位置,可以明显改善音色,提高声音效果,尤其在弱控制时,掌握这一要领可以使声音小而不塌。 综上所述,咬字器官在发音过程中要互相配合,协调动作。 -更多精彩《播音主持备考一本通》化学工业出版社年版 欢迎 精华篇―美丽声音.离别之情――《再别康桥》 /.思乡之恨――《乡愁》 /.相思之惑――《一棵开花的树》 /.古典之魅――《琵琶行》 /六、 底蕴篇―详解主持.主持人的由来 /.主持人是探马 /3.主持人是“空” /1.主持人是菟丝子 /.主持人是另类艺人 /.主持人是心理医生 /.主持人是柯南 /.主持人是矛盾的集合体 /.主持人是分寸 /七、 风格篇―确立风格1.安静 /1.活宝 /.幽默 /.智慧 /1.情感 /.知识 /.清纯 /.传统 /八、 素质篇―奇妙构成.亲和力 /.创新力 /.文化代言 /.受众意识 /.熟悉社会 /.掌控力 /.与环境和谐的能力 /.业务技能 /.传播学知识 /九、 纵横篇―七彩主持.主持人和政治 /.主持人和时代 /.主持人和运气 /.主持人和明星 /.主持人和绘画 /.主持人和音乐 /.主持人和书法 /.主持人和戏曲 /.主持人和文学 /十、 发展篇―再进一步.技能时代 /.迷茫时代 /.探索时代 /.窍门时代 /.风格时代 /.大师时代 /十一、 奋斗篇―成功故事女主持人系列1.倪萍 /.鲁豫 /.谢娜 /.杨澜 /.董卿 /男主持人系列1.崔永元 /.赵忠祥 /.何炅 /.汪涵 /.毕福剑 /附录―给主持人的60个提醒后记 参考文献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