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小姑娘有牙齿缺失,想去找修复科医生镶牙补救,结果却被介绍去了正畸科先做矫正;高三小女生总觉得牙齿不够美观,想着高考完就来戴副牙箍“微整”一下,殊不知检查出来患有牙周病,被告知要先由牙周医生将其炎症处理好…… 医院VIP医院(城西分院),遇到疑难杂症,根据患者的情况,找相关专家过来为其会诊,让更多的专业人士为同“一口牙”严格把关;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问题,各科室合作治疗、协同服务,做到真正的多学科整合,共同完成一个病例。这渐渐成为了这里的口腔医生们在接诊患者时的一项常规动作。 多学科会诊打造 “一站式”服务 年下半年,医院副院长陈丹鹏教授的牵头组织下,医院里的“小革命”爆发了。以往,一位患者如果在正畸过程中出现了牙周炎或是其他症状,经常需要自己拿着病历本去找牙周科转诊治疗,兜兜转转几趟下来非常麻烦。 医院副院长陈丹鹏教授 而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让疑难病患少走弯路,从就诊一开始就会有一个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共同参与讨论,协同治疗。当病人需要转诊的时候,还会有首诊医生全程协调沟通,让看病就诊实现真正的“一站式”服务。 在陈丹鹏教授看来,虽然现在专科医生们的业务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在处理很多牙齿问题的时候,没有团队配合还是有局限。如何让专科医生在处理棘手的问题时也能应对自如呢?陈丹鹏教授想到了建立多学科专家小组协同会诊的解决办法。很快,一个以首诊负责制为核心的多学科会诊小组医院VIP医院(城西分院)正式成立了。 此后,医院里碰上难以处理的疑难杂症都会第一时间召集各个科室的医务专家,展开多方会诊、讨论,以求为患者制定出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为了避免患者在辗转科室过程中可能增加的沟通成本,会诊小组还专门建立了首诊责任制,由首诊医生为患者全权负责与其他专业的医生联系,避免了患者在各个科室反复奔波。 专家协同参与让“看牙”更安全 给一颗牙齿看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特需专家科副主任徐梅看来,不管是种植牙、拔牙、牙齿矫正还是牙周、综合治疗,从来不是纵向的单一过程,经常涉及到其他的科室。只有通过多个科室的协作治疗,专科医生难以治愈的复杂病例才能够顺利完成。例如,她所在的特需专家科就经常需要配合其他科室完成一些牙科疑难问题的诊治。 左起徐梅、童慧、邓勇、李雪燕 牙周科主任童慧谈到,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发现牙周有问题,就需要先转到牙周科进行牙周治疗,只有评估了患者的出血指数、口腔菌斑、牙龈指数等指标,才能转入下一步。拿正畸举例,发炎的牙周组织会使牙齿在矫正过程中长期处于病变环境,导致牙槽骨的萎缩,影响最终的矫正效果。 如果发现有多生牙、埋伏牙,也需要在正畸之前转诊至口腔外科治疗后再开始正畸疗程。口腔外科副主任邓勇介绍:“在我们科室,经常碰到需要其他科室医生来会诊的情况,比如之前一个坏了大牙又来拔智齿的患者,我们发现他的智齿情况良好,可以通过矫正把智齿移到缺牙处作为大牙使用,于是联合其他科室专家会诊,最终把本要拔掉的智齿变废为宝,解决了患者的问题。” 陈丹鹏教授是游泳运动员孙杨牙齿矫正的主治医生,他介绍在给孙杨做矫正方案设计的时候就曾采用过多学科会诊的方法。正畸科主任操亚波也碰到过一个需要做牙齿种植,但因为牙齿稀疏需要先正畸治疗的案例。这个病人由于牙齿间空隙不规则,不管在哪个部位种植假牙都会出现问题,只有正畸、修复、牙合学多个专科协同参与治疗,才可以彻底康复。 如今,口腔医学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美观,还有咬合、平衡、稳定等功能性目标,这就需要在修复、正畸的过程中运用到牙合学的知识。特需专家科李雪燕医师介绍:“正畸科的医生可以让牙齿实现整齐的排列和良好的咬合,而牙齿的形态和动态咬合平衡的调整就需要牙合学的专家出面辅助制定方案。”另外,成年牙周炎患者在做牙齿正畸时,还可以通过配合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也是在牙科治疗中运用多学科会诊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专家资源的整合,多学科会诊着力为患者提供一份最优的治疗方案,使得专科医生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大幅提升。据了解,自去年下半年开展多学科会诊以来,医院VIP医院(城西分院)已经通过这种形式为几十名牙科疑难疾病患者解决了问题,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记者:赖金鑫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