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中,我提到,疱疹性口腔炎与疱疹性咽峡炎有很多地方极为相似,需要给予鉴别,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谈一谈这个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时期极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在疾病分类中,它属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是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还是好发于夏秋季节。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吞咽困难、精神萎靡和惊厥等。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或不愿进食。 检查时,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处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的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可破溃形成小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或白色的假膜。 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但一般比较少见,也可有颌下淋巴结的肿大,伴有压痛。 该病的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因为是病毒感染,所以有自陷性。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可见于舌部,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此点是与疱疹性口腔炎进行鉴别的关键点。 疱疹性咽峡炎还需要与手足口病相鉴别。仅于口腔的咽腭弓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的其他部位出现疱疹,就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在上述部位出现疱疹的同时,在手、足、口、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时,则诊断为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是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可以使用抗病毒的西药,如利巴韦林口服或静脉点滴;也可以使用抗病毒的中成药,如板蓝根、双黄连等。 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予一般治疗。该病患儿一般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所以应首选静脉给药(输液)治疗,待口腔内的溃疡消失后,可改为口服给药。同时,注意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等。 该病的预防,主要是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性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