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商业化不能因商业资金丢掉高品质

时间:2023-4-5 18:21:25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纪录片商业化不应沦为产品推销

今年,院线纪录片的票房成绩大大低于预期。目前,《最后的棒棒》和《大三儿》两部纪录电影上映一个月有余,而票房成绩分别仅有97万元和万元。对比上映几天票房就轻松破亿元的许多商业电影,纪录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似乎还无法与之比肩。

目前,国内的纪录片制作团队正在积极寻找着实现作品商业价值的途径,而国内纪录片的制播受到资金难题限制的状况正在减少。例如,《茶界中国》《万物滋养》《了不起的匠人》等作品在记录文化的同时,得益于商业赞助,已经形成了一类商业化的制作模式。有关纪录片“商业价值”的讨论也日渐热闹。对此,纪录片导演王冰笛认为:“从短期结果来看,商业元素的加入成为纪录片在现实层面的资金保障。然而,在加快商业化的步伐下,纪录片的品质却始终不能忽视。”

披着纪录片外衣的广告片

纪录片商业“跨界”的一次明显尝试是年江苏卫视播出的《茶界中国》。摄制组花费了3年的时间,走过30万公里的行程,从近百位中国茶人的故事里寻找茶的历史脉络,感受其中千姿百态的文化与工艺。而这一切跨时空、跨地域的影像叙事,其实是披着纪录片外衣在为京东的商业产品“小罐茶”进行宣传。

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茶界中国》通过众筹打造产业品牌的模式是一次崭新的商业实践。京东上%的众筹完成率也显示着不俗的传播效果。多平台播出、商标注册,以纪录片为起点,小罐茶的销售收入达到几百万元。因此,《茶界中国》的成绩其实并不在于作品本身的魅力,反而更多的是它在茶叶销售领域的“思维突破”。

同样在年,被打上“五粮液语录”标签的《传家本事》第二季也是纪录片推动品牌传播的一大案例。出品人杨乐表示:“纪录片相对窄众,但态度明确。商业客户可以围绕这样的产品,做一个综合的公关活动或内容营销活动,这比单一营销的效果明确得多。”让纪录片“恰如其分”地诠释企业文化,就是这部作品拍摄的初衷和目标。

在纪录片制片人吕天北看来:“纪录片由于真实和生动的特质,成了对很多产业极具引力的合作对象。纪录片的商业化广告对其他产业有切实的益处,这是源于纪录片本身的表达力和影响力。然而,种种合作下达到的商业成绩,对于纪录片行业的意义,恐怕并不全是单纯而正向的。”

真实记录是纪录片的原则

今年,农夫山泉在长白山实景拍摄了一条纪录片广告来突出产品“天然水源”的卖点。“什么样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这条制作精良而且紧密扣题的广告片收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bfz/143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