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书友分享了两则属阴证、寒证的医案。阴阳、寒热如何辨都是学过的,但临证辨别阴阳、寒热容易吗?每个知识点在实际应用时,都不是普适的,这是辨证论治之难,亦是辨证论治之魅力。(编辑/千诚) 治疗舌下腺囊肿验案一则 作者/强新民 患者某女,6岁,洛阳人。初诊:年6月20日。其母代诉:两周前偶然发现女医院检查结果是舌下腺囊肿,大如花生米形状,无疼痛。 中医根据肿物无红肿热疼现象,辨为阴证,属痰湿瘀堵经络,治则为软坚化痰散瘀之法。 方药:三棱10g、莪术10g、海藻10g、昆布10g、浙贝母10g、玄参10g、牡蛎10g、乌梅10g、僵蚕10g,20剂,免煎中药颗粒。每日1剂,早晚各1次。 开方后患者母亲手持药方半信半疑,心里想是否有效呢?但又不想做手术,药方存放了半个月后才决定抓药试试疗效。 服药20剂后停药,感觉中药不会那么神奇,不再吃了,把有病看中医当做玩游戏随心所欲。 两个月后想起来看看女儿舌下那个疙瘩咋样?咋一看没有了!还留下一个豆印形状的疤痕。 患者母亲高兴之极,告诉医生:我的女儿舌下那个疙瘩没有了! 此方由一老中医经验方化坚汤,三棱、莪术、海藻、昆布四味药;消瘰丸,玄参、牡蛎、浙贝母三味药;济生乌梅丸,乌梅、僵蚕二味药合方;化坚汤治坚硬结块,消瘰丸治痰核瘰疬,济生乌梅丸化息肉、除肉腐。三方所治病证与阴症囊肿相似,物以类聚,皆属痰湿之象,此方具有软坚化痰散结消瘀之功能,故用之效如桴鼓! 口水过多案 作者/貟修远 女,23岁,年11月23日来诊,1个多月前吃冰淇淋,出现吃饭后口水过多,并日趋加重,后来即使不吃饭也觉得口水满嘴,嘴巴非常难受,晚上睡觉需要一直吐口水,相当影响睡眠。10天前曾吃中药1周,虽然有效,但又因贪吃冰淇淋而复发且较前更重。 刻诊:自觉口水满嘴,人稍怕冷,口淡不渴,不敢食冷,纳差,稍食则胃胀,大便糖稀,舌质淡,苔白略厚腻,脉细弱。 处方:理中丸加减 干姜10g,白术10g,党参10g,炙甘草10g,砂仁6g,益智仁30g,陈皮15g,炒山楂30g,炒神曲30g,炒鸡内金30g。7剂,水煎服。嘱其冬天不要吃冰冷之品。 服用2天,口水分泌正常,嘴巴无明显不适。 随访半月一切尚好。 按: 一听到他说,晚上因为吐口水睡不成觉,我就想起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描述:“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仲景原文是喜唾,本案是吐口水。两者症状虽然有别,但病机都是一样的。同为脾胃虚寒。文中患者每次都因吃寒凉冰淇淋而发,且胃胀纳差,皆是明证。 为何胃胀我们也说是寒呢,源自《内经》说:“脏寒生满病”。因此,面对胃胀,不能单纯应用行气消胀,要明确病因。所以本案只加了陈皮与砂仁行气消胀,未加用过多气药。 为何加神曲、山楂、鸡内金呢,是因为舌苔稍腻,且小姑娘喜欢吃,难免有积滞,故用此开胃化积,服用后胃口大开,不会再吃不下饭。 推荐阅读 夜间流口水?用吴茱萸汤啊 投稿丨起水上升、温脾布津治舌裂 I版权声明 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强新民、貟修远,编辑/千诚,校对/谭泉永、李兆祯。 中医书友会已取得相应授权。 I投稿邮箱tg ling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