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灵 绿 码 ● 守护指南 学生篇|教师篇|家长篇|专业心理援助 叮!守护指南已发送,请查收! 镇海突发疫情,宁波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宁波教育人同心战“疫”,镇海区全面实施线上教学,其他地区不少师生因为居家健康监测无法到校工作、学习,各校师生通过“云端”相连,线上线下两条线同步教学。 这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还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本期,“甬老师”提醒大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做好心理防护,及时戴上“心灵口罩”,守护“心灵绿码”。 这份守护指南请收好! NO.1学生篇 基于防疫要求,本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均留校不回家,周末尽量减少对外接触。面临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校学习的学生连续多日无法回家,也再次戴上口罩,取消大课间锻炼,暂停去公共教室上课,同样面临随时居家学习的可能。疫情的反弹打乱了学习和生活节奏,可以用“四步”法则调适。01 松 练习呼吸放松。当负面情绪来临时,学习让自己放松,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先通过鼻腔慢而深的吸气,感受腹部慢慢鼓起,并从1默数到5。然后,屏住呼吸,并从1默数到5。接着,通过鼻腔或口腔,缓慢呼气,并从1默数到5。重复上述步骤,每次练习3-5分钟。 02 停 停止负性的思维想法及行动。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开始担心疫情的发展,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学习状态,担心不能及时与家人团聚时,请让自己做一个想法上的停顿,专注到眼前的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来。 03 想 大脑理性功能回复后,我们可以做一些思考性的动作。我可以害怕,可以担心,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疫情防控,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就一定能战胜疫情。04 行 采取正确的行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按照防疫要求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个人和家校的清洁卫生。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听从学校和老师安排,按照学校要求做好防疫期间的学习安排。处理好同学关系,相互鼓励与支持,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并增进彼此的情谊。与老师多沟通交流,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积极寻求支持。NO.2教师篇 由于部分老师居家监测,在校老师们主动顶岗,参与承担代课课务,协同组织管理课堂纪律,同时为居家学习的孩子们呈现最好的网上课堂。教师们要注意心理调适,减缓工作压力。可以用“三换”方式调适:01 换立场 根据防疫要求,老师们每天都联络学生和家长上报信息,情况复杂,工作压力大,但每一条发至群里的信息和上报工作,对于抗疫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者医身,师者医心”,我们积极发挥作用,做传播正能量的使者。02 换环境 回到家转移注意,多阅读、听音乐、运动、与家人互动等方法缓解压力。03 换方式 合理安排时间,专注当下任务,高效处理,保持适当的休息节奏。NO.3家长篇 疫情带来了生活的改变、学习的改变,也带来了思考和探寻。孩子们也同样将在疫情中收获成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监护人与见证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做好心理防护。01 营造积极氛围 疫情之下,营造积极的家庭心理氛围很重要。可增加一起烹饪、游戏、阅读等方式的亲子互动。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多一些积极思维,多一些积极暗示,如“居家隔离正好有大量时间进行学习、看书,正好可以陪伴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当前生活状态,不要把自己的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02 理性看待疫情 我们还要严格按照防控措施做好防护,从权威渠道获取相关资讯,降低疫情恐惧感。儿童青少年心理和思维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家长要引导孩子理性看待疫情,不在家庭宣扬未经证实的负面消息,不渲染消极悲观的情绪。03 加强情绪管理 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父母需要引导接受自己出现的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引导孩子合理转移注意力,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释放自己的压力。一是转移注意。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如看电视、看书、绘画、做手工、听音乐、做家务、与家人聊天等,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二是学会倾诉。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倾诉,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家人和朋友,相互鼓励、增强信心。父母也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倾诉可以释放恐慌、焦虑、愤怒等心理应激反应。三是适当运动。进行合适的居家体育运动,释放自己的压力和不良情绪。专业心理支持 01宁波市心理援助24小时服务-; 02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每周末8:30-11:30、13:30-16:30开放; 03搜索“甬心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