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打挺松难点如何正确的挺软腭

时间:2022-2-26 15:51:2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实用播音教程一》中对于打开口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打挺松,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挺软腭成为萌新们的一道坎,很容易进入到发声误区中。特写本文来进一步的讲解,如何正确的挺软腭。

?

挺软腭,真的要“挺”么?

软腭是我们上颚的后半部分。可以用舌头舔上颚,一直舔到软的地方就是软腭处了。

挺软腭,字面的意思就是软腭挺起。

书中的描述是:挺起软腭,是抬起上颚后部分的动作。可以加大口腔后部的空间,同时减小鼻腔通路的入口,以避免气流过多的灌入鼻腔而造成浓重的鼻音。

可是问题在于,书中没有对挺软腭,挺的力量做出量化。导致很多新手在进行挺软腭的时过分用力,声音出现共鸣靠后、闷暗、压喉的问题。

如果不做及时调整,长此以往,口腔着力的位置就放到软腭处了。众所周知,我们的口腔着力位置应该是在上颚的穹窿位置(声挂前腭)。此消彼长,越是让软腭用力,正确的口腔着力感受就会越弱,越练越跑偏。而口腔着力位置的偏移,也会导致喉部的紧张僵硬。

挺软腭更合理解释:抬软腭

这里给出我的结论,不要挺软腭,应该抬软腭。

挺软腭在教科书中的用字是很严谨的:“挺软腭,是抬起上颚后半部分的动作。”

注意,是抬起。

中国字非常有意思。在正常语境中,“挺”这个字有着物体本身也在用力的意思,比如鲤鱼打挺。而“抬”,只是某个物体方位出现变化了,并没有让物体本身用力。在我看来,抬更接近挺软腭的真像。

在要求打开口腔的时候,我们的软腭是抬起了,且软腭本身不用力。就好像我抬起手,我的手本身没有用力一样。

软腭,处于发声通道的交叉口。以两头紧中间松的原则来看,除了硬腭前段和丹田处,整个发声通道应该是相对放松的。这里的放松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可以用力,需要依据情感、发声的需要来变化。如愤怒时候咽喉处的正常紧张,如强控制强气流冲击时气道的收紧,这些都是自然反应。

只有这样,声音才能记录人的自然反应,声音才具有弹性,才具有情感的承载能力。

如何正确挺软腭?

一、明确了解软腭的位置

舌后舔、舌根成阻感受软腭存在

二、主动控制软腭上下动作

嘴吸嘴呼、鼻吸鼻呼、

嘴吸鼻呼、鼻吸嘴呼

三、主动区分软腭上下动作后的声音变化

关闭口腔通路,打开鼻腔通路ng

关闭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通路a

四、鼻腔口腔过度练习(软腭抬起训练)

注意动作放慢,找到变化的临界点

免费声音评测,扫码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zykq/132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