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教育全力助您一考过关! 积跬步,过医考!!只要想学,永远不会迟,坚持的终点就是成功的彼岸! 一、A1 1、下列哪项不是冠延长术的禁忌证A、牙根比较短 B、牙齿折断达龈下 C、为暴露牙齿断缘需切除的牙槽骨过多 D、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 E、全身情况不佳的患者 2、生物学宽度是指A、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 B、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约2mm,其改变可反映牙周状况 C、牙周炎时生物学宽度增大 D、牙周萎缩时生物学宽度变小 E、随年龄增长上皮附着根向迁移,生物学宽度变小 3、牙冠延长术后,涉及美容的修复应在术后何时进行A、术后4~6周 B、术后6~8周 C、术后8~12周 D、1个月 E、2个月 4、牙冠延长术后制作修复体的一般在A、术后1~2周 B、术后2~3周 C、术后4~6周 D、术后6~8周 E、术后8~12周 5、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清除菌斑A、颊面靠近牙颈部处的突起一般比釉质牙骨质界突出约0.5mm为宜 B、舌面靠近牙颈部处的突起一般比釉质牙骨质界突出约0.5mm为宜 C、前牙使用贴面时牙颈部做得稍厚,有利于固位 D、后牙邻面接触区的颊舌径不宜过大 E、后牙邻面的接触区应位于中央沟的颊侧 6、冠缘放在龈下时,冠缘距龈沟底应至少为A、1mm B、1.5mm C、1.8mm D、2mm E、2.5mm 7、修复体放到龈缘以下过多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中,除外A、牙齿松动 B、牙龈肿胀 C、牙龈炎症 D、牙龈退缩 E、牙槽嵴顶吸收 8、前牙因美观需要考虑将冠缘放到龈下,应遵循的原则是A、前牙美观原则 B、利于清洁 C、修复体密合 D、少量磨除牙体组织 E、不侵犯生物学宽度 9、一般在基础治疗结束后多久开始进行修复治疗A、1~2周 B、2~3周 C、4~6周 D、6~7周 E、7~8周 10、关于冠延长术手术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翻瓣术结合骨切除术 B、切除部分牙龈和牙槽骨 C、只切除牙龈不切除牙槽骨 D、牙根过短不能做冠延长术 E、牙折达到龈下,影响修复者需做冠延长术 二、A2 1、女性,26岁,右下后牙牙龈易出血1个月,可自行止住。检查:牙石(+),右下5近中见树脂充填,探及充填物悬突,4、5间龈乳头充血,探诊易出血。右下后牙临床症状的主要促进因素是A、牙菌斑 B、医源性因素 C、创伤 D、女性激素 E、牙石 答案部分 一、A1 1、 B 冠延长术禁忌证:①牙根过短,冠根比例失调;②牙齿折断达龈下过多,为暴露牙齿断缘做骨切除术后,剩余的牙槽骨高度不足以支持牙齿行使功能;③为暴露牙齿断缘需切除的牙槽骨过多,会导致与邻牙不协调或明显地损害邻牙;④全身情况不宜手术。 2、 A 通常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约2mm。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在病变情况下,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沟(袋)底与牙槽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保持不变。 3、 E 牙冠延长术后修复体的制作一般在术后4~6周,此时组织愈合、龈缘位置基本稳定。涉及美容的修复应至少在术后2个月后开始。如果过早修复,往往会干扰组织的正常愈合,并在组织充分愈合后导致修复体边缘的暴露。 4、 C 牙冠延长术后修复体的制作一般在术后4~6周,此时组织愈合、龈缘位置基本稳定。涉及美容的修复应至少在术后2个月后开始。如果过早修复,往往会干扰组织的正常愈合,并在组织充分愈合后导致修复体边缘的暴露。 5、 C 在颊、舌面靠近牙颈部处的突起一般比釉质牙骨质界突出约0.5mm为宜。在前牙使用贴面时也不可在牙颈部做得太厚,以免造成牙龈炎症。后牙邻面的接触区应位于中央沟的颊侧,接触区的颊舌径不宜过大,使食物得以外溢而不致嵌塞,有牙龈退缩者,制作的修复体应留出足够的空隙,以利牙间隙刷等洁牙工具能进入。 6、 A 当必须将冠缘放在龈下时,不应超过龈沟深度的1/2(健康的龈沟一般为2mm),冠缘距龈沟底至少1mm,不得延伸至沟底,且必须与牙面高度密合。 7、 A 牙槽骨吸收过多会造成牙体松动,而修复体放到龈下过多,并不是引起牙齿松动的原因。如果将修复体放到龈缘以下过多,可能出现两种不良反应:①组织为避让冠缘的激惹而发生牙槽嵴顶吸收和牙龈退缩;②牙龈发生炎症和肿胀。 8、 E 只有在前牙因美观需要或龋坏已达龈下,或牙冠较短需增加固位等情况下,才考虑将冠缘放到龈下,但应遵循“不侵犯生物学宽度”的原则。如果将修复体放到龈缘以下过多,可能出现两种不良反应:①组织为避让冠缘的激惹而发生牙槽嵴顶吸收和牙龈退缩;②牙龈发生炎症和肿胀。 9、 C 修复治疗一般在基础治疗结束后4~6周开始,牙周手术后则可能更长些。 10、 C 冠延长术适用于牙体折裂,并影响修复或者治疗的情况。其手术中需要进行翻瓣,并除去被切除的牙龈,暴露根面或牙根断面以及骨修整,切除部分支持骨,使骨嵴高度位置能满足术后生物学宽度的需要,骨嵴顶需降至牙断缘根方至少3mm处。在骨修整时,还需注意使该处的骨嵴高度与其他部位及邻牙的骨嵴逐渐移行,避免明显的悬殊,从而在术后获得良好的牙龈外形。 二、A2 1、 B 此题考点是局部促进因素,根据症状和检查所见,全口牙均有少量牙石,并非是导致右下后牙症状的主要因素,而右下后牙有明显的局部促进因素,即充填体悬突,这是由于治疗时形成的局部因素,导致菌斑滞留,而牙菌斑是疾病的始动因素。 分享好东西是美德哦~!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你的好友!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