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疾病白斑与角化病

时间:2018-3-11 0:48:45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黏膜疾病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和口腔软组织的多种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发于口腔黏膜的疾病,一类是全身性疾病在口腔的表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损害。常见的疾病有溃疡、扁平苔藓、白斑、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炎、舌炎等。口腔黏膜病多好发于颊、舌、唇、软腭等黏膜,也可与皮肤同时发病。

白斑: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制订了白斑的定义,白斑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损害,不能擦去,在临床和组织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在流行病学调查时,评价白斑的指标主要用患病率。

从白斑的流行病学分布来看,白斑好发的年龄为40岁以上中年人,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白斑患者以男性居多。白斑发生的部位多见于颊黏膜、上下唇等处。白斑是一种癌前病变,吸烟是引起白斑的主要危险因素,白斑有导致口腔癌的可能,据调查其癌变率为3%~6%,停止吸烟后白斑可以消除。

口腔扁平苔藓:扁平苔藓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和黏膜上的伴有慢性浅在性炎症的角化性病变。口腔的主要表现为黏膜上的白色线状、网状或环状条纹。在流行病学调查时,扁平苔藓的评价指标主要为患病率。

口腔扁平苔藓的流行病学分布显示,关于口腔扁平苔藓好发年龄的报道相差较大,但发病最多的年龄是中年人。口腔扁平苔藓女性比男性略为多发。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严重时亦有癌变的可能。

口腔白斑与口腔角化病

说起口腔白斑,很多人都觉得很陌生。白斑在整个社会人群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是属于口腔科常见黏膜病。并且应当提起重视。

口腔粘膜白斑主要在唇、颊、舌等部位出现白色斑块状病变,表面稍粗糙,界线清楚,稍突出口腔粘膜表面,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用多种药物治疗都难以消除。

口腔白色角化病是一种浅表的灰白色损害,在一般情况下,可处于长期稳定少变的状态,当局部刺激因素减轻或去除后,这些病损也相应变薄或消失;口腔粘膜上皮因代谢紊乱,发生过度角化,出现白色角化斑块,故称口腔白斑。

口腔粘膜白斑主要在唇、颊、舌等部位出现白色斑块状病变,表面稍粗糙,界线清楚,稍突出口腔粘膜表面,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用多种药物治疗都难以消除。

临床表现

1

白角化病

在外观正常的口腔粘膜上出现比较浅表的、灰白色的、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斑块,斑块周围界限清晰,基底柔软。该病的好发部位是唇、颊、硬腭、舌及粘膜。

2

白斑病

主要有皱纸状、疣状和颗粒状。

(1)皱纸状:口底、舌腹比较多见。损害呈白色皱纸状,粗糙感明显,柔软无硬结,也无压痛。

(2)疣状:损害呈乳白色,表面呈粟粒状或乳头样突起,明显粗糙,易发生皲裂和溃疡。多发于牙槽嵴、腭、颊粘膜。

(3)颗粒状:本型的特点是在火红色的粘膜上散在分布着乳白色、形态不一致的细小角化颗粒。一般认为该型癌变率较高。

白角化病和白斑病的自觉症状都不明显,而白角化病通常无任何不适感,或仅有口腔发干,味觉减退,有粗糙或紧绷的感觉。一旦出现疼痛及溃疡、皲裂、出血、颌下淋巴肿大、局部硬结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立即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治疗

无明显自觉状者可不予治疗。

1.药物治疗可采用磷酸氯喹、维甲酸、皮质激素等,但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并做定期查。

2.可用手术切除和激光切除方法治疗。

3.中医治疗可用柴胡疏肝散合桃仁四物汤加减或用二陈汤与三子养亲汤加减。

4.外治

(1)局部糜烂渗出,可用枯倍散或青吹口散吹之。

(2)用冰硼散加适量蜂密调,饭后涂之。

护理

1.避免和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禁用腐蚀剂。

2.对患者强调戒烟、戒酒及忌用辛辣刺激饮食。

3.白斑患者应及时治疗,定期复查。

4.本病一旦发现有癌变倾向,应及时积极治疗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作为分享参考,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智慧阅读~

觉得不错请戳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kqyf/65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