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打得太凶了同花顺财经

时间:2023-3-26 21:18:55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99元水光针,元玻尿酸,元祛皱针……”临近新年,各种屏幕上、小区的电梯里,医美机构“低到尘埃”的促销优惠活动宣传充斥眼帘。原本属于“改善型消费”的医疗美容行业,为了拓客,价格战打得太凶了。

低价只为降低前期获客成本

多次消费、拓展项目是核心

“现在的市场情况是我们这些正规机构不搞低价,最后这些消费者要么跑单,要么就流失到了不正规的小机构了。”某全国连锁医美机构院长吴先生解释道,医美机构利润低,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也越来越透明,为了拓客,价格战打得太凶了;另一方面,西安市场不是很成熟,消费者大多不愿意为价值和服务买单,单纯看价格,导致很多低价项目可能都是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来促销。

“运营成本太高、行业形势不好等各种原因致使目前医美机构的利润越来越低。”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微创美容学组副组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微创美容分委会主任委员夏炜提到,以一家医美机构的广告运营举例来说,平均每“买来”一个“进店客”,就要花掉~元。此外,医院作为服务业,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了。

也有医美机构业内人士表示,低价拓客的目的就是要在竞争中求生存,通过低价产品让顾客来店体验,希望顾客能够重复购买或转为其他消费项目。

“用低价的方式拓客,取代铺天盖地的宣发运营,这样损失还会低一些。毕竟砸低价,消费者还会支出部分费用,还可以借此直接推广其他项目。”夏炜表示,这为医美机构提供了最直接的“拔单(促使客户二次消费)”方式,因为推出的低价项目一般都是需要持续、反复进行,低价政策往往也只是针对项目的第一次体验。

小作坊的“超低价风险”:新手医生、产品“走水”

据业内人士透露,低价项目压缩了部分利润空间,很多大型连锁机构因为顾及自身品牌及长远发展只能硬着头皮“降价”,但有些资质不全的机构就动起了歪脑筋——滥竽充数,例如在材料上使用“水货”,而这些水货大多打着“走私货”的旗号。

“水货是假货的可能性比较高,即便不是假货,非正规渠道的产品安全品质很难保障。”夏炜提到,像肉毒素就需要冷链,而“水货”的冷链是否合规也很难说。他举例说,“我朋友有次给我看一个‘韩国进口’的肉毒素,说是很便宜,很多人都预约去打。我都惊呆了,这个产品的问题都被曝光了,怎么还有人用?”

除了产品外,医生也很关键。“因为塑美需求越来越高,所以改行的医生越来越多,有的护士也改行违规操作。”业内人士透露,“其他学科医师改行虽不算违规,但是微整注射并不是普通的静脉注射,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至少一年的专业培训才可在医美机构执业。如果恰巧遇到的是一名改行没多久的麻醉医师,那么消费者就只能当‘小白鼠’了。”

张女士此前注射玻尿酸,效果不佳。随后,发现注射医生手法生疏,专业技能似乎不佳。查询后得知,给自己注射的医生是年医学本科刚毕业的。“我就成了这个医生练手的‘小白鼠’了。”

“消费者一般分为‘不断试水的小白’、相对理性的消费者、更理性的消费者。”夏炜表示,“不断试水的小白”通常会被低价或一些促销项目吸引,对项目、材料、机构也不了解;相对理性的消费者大多会做一些基本功课,会对价格有一定的评估对比,对医生的水准,产品、机构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一定是贵,但是要符合自己的“一套标准”,不盲目做项目,不盲从于价格。

医美机构打价格战,消费者如何理性选择,实现“自我美丽”?夏炜认为,要拥有一个成熟的消费观,可以把自己求美项目分级做,选择不同却合适的机构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无创的美容类项目可以选择物美价廉的I级机构,水光注射、激光美肤这种低风险的,可以选择合规的门诊部进行,而有创的、大型手术则一定要选择正规的III级机构进行。”

外科手术类利润高但受困于“人才短缺”

有数据显示,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亿元,医疗美容消费群体近万。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吸引着资本的火热进入。高端女装朗姿股份于年开始,收购国内优质医美品牌及其医疗美容机构,进军医疗美容行业。年5月2日,医疗美容平台新氧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中国互联网医美第一股诞生。更美、悦美、美呗等医疗美容公司,也迅速吸引了资本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kqyf/142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