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能治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你是不是觉得,只要每天认真刷两次牙、经常用牙线清洁,牙齿就很干净了?其实,在牙刷清洁不到的死角,可能已经悄悄长了牙石。 可恶的牙石,不仅让人口臭、牙龈出血肿痛,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牙石,多种疾病的“源头” 人的口腔内有多种细菌,这些细菌不断在牙面堆积形成“牙菌斑”。 我们平常刷牙大概只能清除70%的牙菌斑,剩下的“垃圾”则会在唾液的作用下逐渐钙化,形成像水垢一样刷不掉的牙石。 牙石虽然不疼不痒,但堆积多了会“跑到”牙龈底下,造成牙龈、牙周组织炎症,导致牙龈出血、萎缩、口腔异味,严重时还会出现牙龈发炎溢脓、牙缝变大、牙齿松动乃至脱落。 如果牙石引起了牙周疾病,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多项研究表明,牙周病的致病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能会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并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引起牙周炎的致病菌有可能被吸入肺中,或通过牙周袋上的小溃疡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感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急性发作。牙周炎越严重,肺功能就越差。 怀孕期间得牙周病,容易引发早产,所以在备孕前,就应先去看牙医。 牙周病造成牙齿缺失后,由于咀嚼功能下降,也会直接引起消化不良。 而牙周病,通过洗牙、刮治等手段,80%以上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洗牙,清除牙石又“治病” 定期洗牙,可以防止牙龈出血、牙齿松动,还能帮助治疗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有些人虽然知道洗牙有好处,但因为怕疼和一些认识误区,心有戚戚、不敢尝试。下面几个问题,能帮你看清洗牙的真相。 刷牙洗牙,一个都不能少 清洁口腔就像打扫房间,刷牙如同只擦了桌面,只有定期洗牙,才能保证每个角落的灰尘都被彻底清理。 牙龈出血,提醒你该洗牙了 很多人特别在意自己是不是有蛀牙,却从没想过牙龈出血、肿胀意味着更恼人的牙周病。有了龋齿坏的只是一颗牙,得了牙周病坏的则是一排牙。 健康的牙龈不出血,出现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等问题,就说明你需要找牙周科医生进行洗牙治疗了。 洗一次牙,只能管一年 洗牙并不能一劳永逸,频率取决于口腔卫生状况。 如果能坚持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有效地预防牙石形成,就不需要经常洗牙。如果口腔卫生状况不好,牙结石产生的较快,就需要通过定期洗牙来清除牙石以维护牙周健康。 一般情况下,建议普通人大约每年洗一次牙,而牙周病患者则需要3~6个月洗一次。 洗牙伤牙,是个误会 很多人觉得洗牙会让牙缝变大、牙齿变松,其实这是个误会。 超声洗牙是用超声波震碎牙石而非磨除牙石,并不会对牙齿造成伤害。 牙石导致牙龈和牙槽骨退缩,形成了牙缝。牙石掩盖的牙缝不易被人察觉,洗牙清除了牙石后,牙缝自然会显露出来。 牙石被洗掉后,原本就松动的牙齿失去了支撑物,又变得松动,这属于正常现象。 暴露的牙根失去了牙石的“保护”,对冷、热、酸、甜等刺激特别敏感,还容易有发酸的感觉,但这种状况一般一到两周可逐渐好转。 不是所有人都能洗牙 生理期的女性,以及传染病患者,或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患有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谨慎洗牙。 由于洗牙时会出血,很多禁忌症都和血液指标相关,洗牙前可通过血液化验结果来判断是否可以洗牙。 5件事延长牙齿的寿命 想要一口这样的好牙,日常生活中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刷牙,别光做“表面功夫” 刷牙时间不够三分钟,都是在做“表面功夫”。建议软毛小刷头的牙刷,以及含氟牙膏,每次从牙龈边缘开始,牙齿外侧面、内侧面以及咀嚼面都要认真刷到。 经常使用牙线 我们的牙齿有5个面,而刷牙主要能清洁到3个面,很难除去牙齿邻面间隙的牙菌斑、牙垢等,而牙线刚好能清洁牙齿邻面卫生。 每年给牙齿“体检” 中华口腔医学会《城市居民饮食与口腔护理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人们的口腔预防意识普遍薄弱,每年检查1~2次口腔的居民仅为25.7%。 不给牙齿做体检,其实是在浪费钱。给你算一笔账:一次挂号检查不过几十元,但若是发现牙垢、虫牙、牙洞等问题再治,少则几百元,若是一直不管不顾,最后到了要种牙的地步,可能就得花上万元了。 所以,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口腔检查。 拒绝伤牙“恶习” 咬铅笔、啃指甲、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都会对牙齿造成伤害。另外,千万不要尝试用牙齿去咬核桃壳、榛子壳等硬物。 牙齿健康,从娃娃抓起 很多家长欠缺保护小孩口腔健康的意识。调查显示,我国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 建议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教他们刷牙,多给他们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少吃零食,尤其是甜食。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你的一种态度,决定了你自己、父母、爱人、孩子的健康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