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外周边的肌肉其实比想象中要多,每条的作用也都十分精细,事实上,与整个口部动作有关联的肌肉,还包含了延伸到头部侧面的肌肉群,这些肌肉群彼此合作,让口腔发挥最大的功能: 1、进食: 吸吮-婴儿时期最重要的进食动作,从吸吮母乳、牛奶,进展到使用吸管、吸入软质食物(果冻、面条)。 吞咽-食物到达口腔后部,经过一连串的反射动作,通过咽喉进入食道,最后再到胃里。 咬合-上下颚用力紧闭,产生力量将食物切断、把食物固定或是把食物压碎。 舌头翻动-舌头以改变形状的方式,把食物在口中翻动,除了让食物可以被均匀的被牙齿咀嚼以外,还能形成完整的食团,方向吞咽。 咀嚼-当上下颚可以咬合,产生力量时,能够将食物压碎,但咀嚼的动作还要包括两颚左右移动位置来形成「磨碎」食物的效果。 2、表达 发出声音-当空气通过喉头、口腔、鼻腔时,会受到不同的节制、产生变化,这样就会发出声音,而借着不同的口型、舌头的位置,声音就会不一样,这些不同的声音,就是话语的基础。 要发出正确的声音,口腔周边的肌肉使用就必须要十分精准,当唇、舌、咽喉的肌肉可以很协调的控制力量,这样子,精巧的动作才能产生,也就能准确的调整空气通过的位置与流量,如此便可以发出准确的音。 从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口腔的两大功能,与它的动作能力(咬合、咀嚼、口型、发音位置)和调节空气的能力(吸吮、发音)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增加口腔的肌肉控制,就可以提升动作和调整空气的能力,也就能让进食和发音的技巧提升。 调整发音的技巧,大多由语言治疗师提供训练方案,职能治疗师则会依照小朋友的发展年龄,找出需要发展的口腔动作,利用游戏或运动过程来强化口腔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吃东西时,舌头变换形状或位置,是为了把食物聚集成为食团,方便牙齿的咀嚼,像是把嘴边的食物舔一舔、把牙齿上沾到的食物舔下来、把正在咀嚼的食物从左边臼齿换到右边臼齿、把食团收集到中间再往食道的方向推送;而舌头改变位置的动作在发音过程中几乎不断发生,向前伸直、顶住牙齿是发/z/c/s/,鼓起舌头、轻翘舌尖是发/t/n/l/,改变形状,向后卷曲是发/zh/ch/sh/r/,舌头放平,往前上方推时发/j/q/x/,往后方沉则是发/g/k/h/。 加强舌头肌肉的功能,有时会使用一些零食来搭配,把果酱、蜂蜜轻轻抹在嘴角、嘴唇,让小朋友做出伸长舌头的动作,闭紧嘴巴,用舌头轮流顶起两侧脸颊的动作,还有张开嘴巴,把舌头向上下卷、向上顶住上颚、向后关上咽喉,这些动作足以让舌头大幅度的改变形状及位置,如此一来,前面所提到的内、外肌肉群就可以一并训练了。 训练口腔内外、周边的肌肉,最有效的方式除了接受职能治疗师的训练建议之外,便是从日常生活中落实嘴巴「多动」、「多用」、「不怕累」的原则,均衡摄取有纤维质的食物,让咀嚼的时间变长,上下颚要使用的力量加大,还有舌头翻转食团的机会提高,要是小朋友已经出现了偏食的倾向,千万别顺着孩子,只准备好咬、好吞的食物,爸爸妈妈可以尝试把较难咀嚼的食物剪碎一点(不是用果汁机打烂喔!!!),混合着爱吃的食物,让小朋友一起吃。如果发现孩子已经有长期偏食的状况时,还得要注意是不是合并了口腔过度敏感的困扰,这时职能治疗师还需要评估小朋友的感觉功能,然后设计出能够一并训练动作与感觉功能的活动或游戏,帮助小朋友更成功的在生活之中运用口腔功能。 往期回顾: 校企“二元制”育人—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厦门首康儿童康复中心达成战略性合作框架 香港康复巨匠一王丽雯教授首临鹭岛传经送宝 厦门明珠养老院与厦门首康强强联手 共商医养、康复融合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