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和牙周 成人正畸中牙周病学上方面的顾虑 可以将正畸治疗中移动牙体的机制解释为“对牙体施加外伤力,破坏压迫侧骨组织的同时,制造牵引侧骨组织的一连串反应”。 在牙周疾病引发牙周组织炎的情况下,如果对患牙施加外伤力的话,“炎症与外伤”就会一同称为牙周组织的破坏因子,导致牙槽骨吸收与附着丧失恶化。 因此,像年轻人一样牙槽骨充足且没有牙周疾病的情况下,牙周组织很少会出现问题,但是如果是患有牙周疾病的成年人,不在正畸治疗前彻底去除附着在牙体周围的牙周疾病骨组织破坏因子——菌斑和牙结石的话,正畸治疗就很可能引发牙槽骨吸收和附着丧失。 在对成年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必须彻底进行牙周初期治疗。 病例2 必须在正畸治疗前彻底去除菌斑、牙结石的病例 ▲图3-1,2 图3-1为了改善上颌前牙前突而预定进行正畸治疗,但是左上1和右上1之间的龈乳头处有炎症,龈沟探测值约为6mm 图3-2正畸治疗前先通过翻瓣术,去除残留的牙结石(箭头部位)。腭侧有牙结石残留。 ▲图3-3,4 图3-3翻瓣完成以后的正面照。注意要尽量保存龈乳头处的牙龈。 图3-4翻瓣完成后约3个月,开始进行正畸治疗时的正面照。 牙周袋较深,且无法通过closedtherapy彻底清洁的情况下,就需要剥离牙龈,在暴露牙面的情况下彻底去除附着在根面的菌斑和牙结石。 正畸治疗前进行牙周外科治疗时,只需进行根面清洁,尽可能保留骨组织和牙龈纤维,在正畸治疗完成以后再进行骨外科等正式治疗。 另外,正畸治疗后的牙周外科治疗,通常在牙周组织的稳定期,也就是正畸治疗后9~12个月再进行。 病例3 正畸治疗前通过翻瓣去除牙结石,菌斑,确认骨组织形态的病例 ▲图4-1,2 图4-1,岁,女性,预定进行全口正畸治疗。正畸治疗前对牙周组织进行检查,探测值为5~6mm。 ▲图4-3,4 图4-3,4由于该部位拥挤,只通过closedtherapy进行SC/RP无法去除牙结石,于是通过外科处理的方式,彻底去除牙结石。 另外,牙体移动应该避开没有牙槽骨的地方,特别是在拔牙后,不能立刻朝拔牙窝的方向进行移动。 在周围没有骨组织的情况下强行进行正畸的话,移动后的牙体周围大多不会形成骨组织。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防止牙根外露。 病例4 通过拔牙,将牙齿移动至牙槽骨缺失部位,从而导致牙根外露的病例 ▲图5-1,2 图5-1预定通过正畸治疗让磨牙朝近中移动,但是缺失部牙槽嵴的颊舌间厚度较薄。 图5-2正畸治疗后出现牙根外露的情况。外露的根面周围几乎没有角化龈,以获得附着龈和根面覆盖为目的进行了FGG。 ▲图5-3,4 图5-3FGG后的侧方照。不仅仅缝合龈乳头区域,并在根尖部覆上骨膜进行水平褥式缝合,紧紧固定住移植瓣。 图5-4FGG后6个月的状态。根面覆盖,获得了充分的附着龈。 多数拔牙后颊侧骨板消失的病例,都是因拔牙时牙挺使用不当造成的。 拔牙时,可以使用分割拔牙法等方式,在尽可能不损失颊侧骨板的情况下,小心谨慎地拔牙,以此来保留牙齿周围的牙槽骨壁(参照图6)。 ▲图6-1,2 图6-1右上1由于根折预定进行拔牙。 图6-2牙体拔除后的状态。唇侧的骨壁较薄,使用牙挺强行拔出的话很容易破坏唇侧骨壁,必须要通过分割拔牙法慎重地拔牙。 ▲图6-3 拔牙以后唇侧骨壁的状态。骨组织保持在较高的位置,由于可以从唇侧得到骨组织细胞的供给,所以可以期待牙槽骨恢复到较高的位置。 拔牙以后牙体周围的骨组织高度和宽度是否充足,与牙槽嵴的保存有着很深的关系。 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向拔牙窝充填骨移植材料等再生疗法。 ▲图6-4,5 图6-4如果拔牙后,牙体周围的骨组织高度充足,那么即使拔牙后不进行GBR等再生疗法,也可以期待骨组织再生。但是,如果想要尽可能减少拔牙后产生的骨吸收现象的话,那么就必须对拔牙窝进行GBR(骨移植材料充填)。 图6-5如果拔牙后,牙体周围骨壁确实,那么保持这一状态就会导致牙槽嵴形态异常,因此较多情况下必须进行GBR等处理。 在改善前牙区的唇舌侧倾斜时,必须考虑同部位唇舌间的骨量。如果正畸治疗后,要从牙槽骨至牙根的区域向唇侧突出,那么就会导致治疗后出现骨开窗或是附着丧失的问题。 另外如果在前牙的牙龈、骨组织较薄时强行移动牙体的话,可能会引起牙龈萎缩。尤其是下颌前牙的牙根从牙槽骨突出的情况,如果此时进行正畸治疗,那么引起牙龈萎缩的可能性就非常的高。 病例5 牙根从牙槽骨突出的病例 ▲图7-1,2 图7-1预定下颌也进行正畸治疗,但是下颌前牙区的牙龈较薄,可以清楚地看到牙根隆起的状态。 图7-2进行sinuslift时为了从颏部采集自体骨组织,下颌前牙区的牙龈剥离后的状态。下颌前牙的牙根从牙槽骨突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正畸治疗的话,引起牙龈萎缩的可能性会非常高。 病例6 牙龈、骨组织较薄,在正畸治疗后发生了牙龈萎缩的病例 ▲图8-1,2 图8-1安氏III类的患者在治疗以后发生了牙龈萎缩,正畸专科医生介绍的病例。由于下颌前牙舌侧移动,导致左下2和右下2的牙龈萎缩至口腔底部(约8mm)。由于菌斑控制比较困难,所以可以看到菌斑滞留。 图8-2通过结缔组织移植进行根面覆盖。 ▲图8-3 图8-3术后1年半的状态。牙根仍露出2~3mm,但是口腔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菌斑控制能力提升。 另外,在磨牙区进行牵引正畸时,术前必须确认患者是否存在根分叉病变。如果患者存在根分叉病变的话,进行正畸治疗就有可能导致根分叉病变恶化。 [成人正畸中的牙周组织诊察项目] 在进行成人正畸治疗前,必须充分检查牙周组织,掌握牙周病学上的问题。 检查完毕后,必须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事先整备处可以进行正畸治疗的环境,确保正畸治疗不会使疾病恶化。 [牙周组织的诊查项目] middot;牙周组织检查 探测值,探测时有无出血, 根分叉病变,牙龈-牙槽黏膜的问题 口腔清洁状态,牙体晃动程度等 middot;X光诊查 曲面断层片,包含咬合翼片在内的全口X光 middot;口腔内照片 middot;咬合检查等 通过诊查结果来掌握牙周组织的状态,判断口腔内环境是否适合进行正畸治疗。如果有牙周病学上的问题,那么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会在正畸治疗中产生怎样的影响,另外还需要何时、以何种方式处理该问题。 翻译审核:牙齿刺客 文章来源:医涯学识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广而告之KQ88口腔医学网侯建霞牙周高级班4月深圳、初中级5月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