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臭氧水含漱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 将鼻咽癌患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放疗开始后,前者给予臭氧水ml含漱;后者给予庆大霉素40万U+地塞米松25mg+复合维生素B溶液ml含漱。均每日3次,每次3min。 实验组患者Ⅰ、Ⅱ、Ⅲ、Ⅳ级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3.3%、33.3%、10.0%和3.3%,对照组分别为5%、40.0%、41.7%和1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臭氧水含漱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反应,缓解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臭氧水;放射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 鼻咽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占耳鼻咽喉部恶性肿瘤的80%,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破坏性大,难以彻底根除,故放射治疗仍是鼻咽癌最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患者鼻咽部经较高剂量照射后引起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及营养摄入,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患者对放射线照射的耐受性,限制了临床放射治疗剂量的应用,严重者需中止放疗,从而影响了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效果。而有关文献报道,鼻咽癌患者若放疗疗程延长,则肿瘤局部控制率下降。因此,预防和减轻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治疗效果及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针对口腔黏膜反应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中药治疗、雾化吸入及局部药膜黏贴,但疗效欠佳。为探讨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医院采用臭氧水含漱防治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反应,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自年1月至年12月间经病理血检查确诊为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患者例,其中男例,女19例,年龄26~74岁,平均48.6岁。全部进行根治性放疗。患者放疗的总剂量为60~70Gy,每天2Gy,每周5d,约6~7周完成全部治疗。 1.2诊断标准以WHO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标准作为本研究评价标准。(1)0级:黏膜无红肿、疼痛、轻度吞咽困难,能进固体食物;(2)Ⅰ级:黏膜红斑,轻度疼痛和吞咽困难,能进固体食物;(3)Ⅱ级:斑点状黏膜炎(小于1/2面积),中度疼痛,中度吞咽困难,能进流食或软食;(4)Ⅲ级片状:黏膜炎占照射区面积50%,重度吞咽困难,仅能进流食;(5)Ⅳ级:片状黏膜炎占照射区面积50%以上,有出血和坏死,须停止放疗。 1.3治疗方法: 1.3.1臭氧水制备将ml生理盐水放入多功能臭氧水治疗仪内,放置时间5min,制备含氧浓度30μg/ml的臭氧水后置入冰箱半小时,水温降致5~6℃后立即使用。 1.3.2基础治疗在接受放射治疗前,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所有患者均经口腔检查,对有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患者请口腔科会诊,治疗或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 1.3.3实验分组与治疗将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放疗开始起即用臭氧水含漱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48.8岁;庆大霉素40万U+地塞米松25mg+复合维生素B溶液ml含漱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4岁。两组均每天含漱3次(每餐后漱口),每次含服3min。 1.3.4临床评估及监护由本科室同一高年资医师每天检查患者口腔黏膜反应情况并记录评分。以每位患者在其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最高级别口腔黏膜反应作为统计资料归入其所在组。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两组资料作等级分组秩和检验。2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比较。 3、护理对策: 3.1心理护理 (1)评估患者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度与配合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的配合支持度等。 (2)预先做好心理干预,讲解鼻咽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在放疗过程中伴随口腔黏膜反应的症状和不适,以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介绍同种疾病疗效较好的患者经验,用现身说法教育患者,通过交流、观察、检查,动态了解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使患者理解放射治疗出现口腔黏膜反应的必然性,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3)鼓励患者倾诉不适,并予以针对性处理,减轻其不适,保持情绪稳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信心。 3.2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指导饮食新鲜、温度适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忌油腻,以软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及带刺、带骨等食物摄入。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用软毛刷刷牙,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3餐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每日饮水≥ml,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口干症状,可用风斛、麦冬、金银花等泡茶饮用;随身携带饮水杯,以增加口腔的湿润度和舒适感。 (3)教会患者进行口腔运动。 (4)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禁烟禁酒。 (5)在护士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臭氧水含漱,做到配置发放后及时口含并保持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 3.3观察护理 (1)动态观察患者放射治疗后口腔的黏膜反应,根据WHO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评价标准,对患者黏膜反应进行正确分级,询问患者口腔疼痛及耐受的程度,做好记录。 (2)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观察有无出现因黏膜反应程度较重的II级-IV级患者,观察口腔分泌物性状,测定口腔pH值以提供针对性处理,对出现张口困难、疼痛影响进食、睡眠等异常者,及时汇报医师,遵医嘱予静脉补液增加营养摄入、止痛治疗、口腔黏膜局部用药等。 (3)观察放射治疗期间患者的血常规、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化验指标,做好预防交叉感染措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少去公共场所,配置患者喜好且富有营养的饮食,根据口腔黏膜情况酌情给予温凉软食、半流或流汁,张口困难时可使用吸管。 (4)指导患者做张口、鼓颊、叩齿、吸允运动并交替进行,以减少厌氧菌在口腔黏膜皱褶处的生存。 4、讨论: 放射治疗是公认的鼻咽癌的最佳治疗方法,而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不可避免,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疼痛、口腔溃疡糜烂,导致患者进食困难、难以入睡,机体抵抗力下降,严重者需中断放疗,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防治日益得到重视。 4.1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产生的原因口腔黏膜由复层扁平鳞状细胞构成,对放射线高度敏感。放射治疗损伤口咽部黏膜的毛细血管,使局部毛细血管壁脆弱破坏、循环障碍,抑制唾液分泌,口腔中细菌增多,加重感染。放射治疗还导致口腔黏膜脆性增加、破溃,而且因唾液腺损伤,唾液分泌量明显减少,口腔自洁作用显著降低,从而引起口腔菌群失调、口腔炎症的发生。 4.2臭氧水含漱的作用机制 臭氧治疗能有效加速氧代谢和氧原子自血液中向细胞释放,增加机体氧水平,有效清除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以及病变的组织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黏膜修复。臭氧治疗还刺激红细胞增生,增加血红蛋白和氧的解离能力,增加周围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及红细胞的柔韧性,不仅改善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发挥抗炎、消肿、镇痛作用。臭氧治疗还能激活细胞毒T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启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死感染细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研究证明:臭氧治疗对黏膜损伤亦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另外,臭氧可以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促进组织的更新和调节蛋白合成。从而加速创面愈合速度,提高修复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水直接与口咽部黏膜接触时,释放人体所必需的自由基团和活性氧,可有效地清除口腔内细菌和病变组织,改善微循环,促进口腔黏膜修复。对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有良好的效果,对减轻患者疼痛,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且制备和使用方便、经济,长期应用无毒副作用,患者感觉口腔清爽,舒适度提高,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