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经典” 眼前是一杯红浓清亮的普洱茶,醇厚顺滑,茶汤在口腔里很难停滞,穿过喉咙,留下的是让人痴迷的回味。是时光的味道,是历史的回忆----这便是“经典”的魅力。 年伊始,在四季分明的北方,正经历着严寒和雾霾的双重浸沁。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每个人的内心都期待着一份清澈的温暖。 中国古代,就有对“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喜的定义。随着岁月的更迭、时代的发展,每个人心中对“喜”的定义或许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可以是家人分隔多时后的千里相聚,可以是辛勤工作后的丰厚回报,也可以只是午后阳光下的一杯浓香普洱...... 普洱茶,也许、可能、大概是最好玩儿的茶。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在被利益驱逐的大环境下,有茶的地方,阴霾也同时挥之不去。它让你睁不开眼、拢不顺耳、张不开嘴,内脏阵阵抽搐,心情很不愉快。如同这寒冬腊月时的北方,弥散在空气中呛人的雾霾,挥之不去、躲之不及。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又如何寻得那清澈的温暖呢?坐下来,静静地泡一壶普洱熟茶,让口腔和切身的感受来告诉自己。 所有对普洱茶有兴趣的朋友,一定都有过一段相似的经历——逛茶城。这好像是一门必修课,至于能否毕业、修成正果那是另外一回事。总之,我也经历过流连忘返于各大茶城的过程。林林总总的茶品,总会让人垂涎欲滴;形形色色的故事,稍不留心便使人利令智昏。结果,基本是浑浑噩噩的开启了“目标明确”的收藏之路。一路碰撞过来,几多教训、几多收获。目光也从最初的到处浏览,变成了现在的专注凝视。茶会说话,口不骗人。“吴啓英普洱茶”成了我至诚至热的唯一选择。 第一次接触“吴啓英”品牌普洱茶,就是这款05年g的“经典”砖。虽然已经回想不起当时的滋味,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她“并不特殊”的味道与口感,让我当时“一见钟情”。 又品“经典”,内心已经有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感觉。总想喝,又总舍不得喝,喝了,又忍不住还想再喝。此时,经历了数载沉淀的她,已经变得更加沉稳内敛,真的是让人感觉欲罢不能。 对普洱茶的痴迷逐步加深,除了对理论与文字的学习,我更要亲自泡一杯好茶。喝茶离不开“人、器、茶”,现在有了好茶好器,必得有个“好人”才能让茶尽情发挥出她最好的味道。学习泡茶的途径各式各样,手法也是大相径庭,茶器更是五花八门。到底用什么样的器具、手法才能将一款好茶的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呢? 心无旁骛 法无定法 善用其心 “心无旁骛、善用其心、法无定法”的十二字真言回响在耳际。梦想要得以实现,必离不开无数次的实践。因人而异、因茶而异,熟悉每一款茶品,加上名师指点,方可交出满意答卷。 如今,辞旧迎新的时光,仔细端详着这乌褐油润的茶砖,将近一个轮回的历程,我与茶,都会经历怎样的惊人变化?那么,再品“经典”吧。 省掉焚香沐浴的过程,净手泡茶。 选中等盖碗,取茶8克(块状成型),沸水泡茶,全过程保持水温。 第1-3泡:定点低位小水流注水。1、2两泡成型茶块未散开,出汤时间控制在20秒左右;3泡后,块状成型茶已松散,出汤时间控制在5秒左右。此过程,茶汤栗红清透,口感有层次、趋于饱满,陈香显、有回甘。 第4-6泡:低水位小水流沿盖碗边缘旋转注水。由于成型茶块已完全泡开,入水后即可出汤。此过程,茶汤呈现酒红色,口感顺滑柔醇,生津显、回甘持久。 第7-9泡:提壶高冲注水。出汤时间逐泡延长至20秒左右。此过程,汤色未掉,甜度提升,口感持续充盈,木质香、药香交替呈现,回甘增强。 第10泡:收官。高冲注水后,闷泡1分钟出汤。茶汤仍保持栗红清亮、口感醇和,木质香持久不散...... 窗外有疏疏落落的鞭炮声,在庆祝新年的到来。我的内心,也在噼噼啪啪地炸响这愉悦的声音,时光,就这么不着痕迹地把我们悄悄改变。这是成熟的愉悦,更是清澈的温暖,我与这茶,就这么深深地融合在了一起。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逶迤/编辑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