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 小伙伴们,别再相信“老掉牙”的旧观念,做好口腔保健,牙齿可以一生相伴。今天,医院口腔科主任李光告诉大家,想拥有健康牙齿,请远离牙周疾病。 关键词:什么是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主要累及牙周组织的一类疾病,按照累及的部位可以分为牙龈炎及牙周炎,其共同的病因为牙齿周围的细菌感染和破坏。 牙龈炎是炎症局限于牙周组织的表浅——牙龈,一般除了牙龈出血和口腔异味没有太明显的症状。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它除了具有牙龈炎的表现还有牙龈退缩、牙齿周围骨吸收、牙齿松动、咀嚼疼痛、脱落等症状。 牙周炎的危害口腔异味:牙周疾病是口腔最主要的导致异味的疾病。首先牙周疾病会导致牙龈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组织脆性增加,容易出血,使口腔长期具有出血状态特有的血腥味。其次,导致牙周病的细菌一般都是厌氧细菌,这类细菌能够利用血液和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多种具有粪臭味的分子。口腔长期异味会导致周围朋友、同事、家人都不愿意进行亲密的接触,导致在与人交往中不顺利。 牙龈出血:牙周疾病的细菌能够分泌多种诱发炎症的分子,促进牙周组织的肿胀和通透性。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更多的血液成分进入牙周组织,肿胀的组织脆性增强,轻微的摩擦和碰撞就会出现流血不止。牙龈出血一般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但是经常性的牙龈出血会影响个人形象,显得邋遢和不整洁。另外,长期的大量牙龈出血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 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的中心破坏,牙周炎的牙齿敏感、松动、脱落等都是牙槽骨破坏的后续症状。牙周炎的细菌和坏死破碎的细菌会诱导机体的破骨细胞在牙周组织中聚集,并且活化牙槽骨中的破骨细胞,在吞噬细菌的同时产生破坏牙槽骨的各种酶,导致牙齿周围的骨吸收。牙齿周围的结构是机体中最特殊的,当炎症结束后没有办法恢复,因此牙槽骨的破坏是永久性的,不可再生。当牙槽骨退缩以后它上面的各种组织由于失去了支持因此也就跟随发生了改变。牙龈退缩:牙龈退缩是牙槽骨吸收的必然结果。随着牙龈的退缩牙齿逐渐有更多的表面暴露于口腔中,首先就会出现外界的刺激更多的进入牙齿内的神经导致牙齿的敏感,因此会出现冷热不适等症状。其次,更多的牙齿暴露只能暴露牙齿的牙根,这样会让牙齿显得更长,而与面部外形不一致,影响美观。第三,牙龈退缩会导致牙齿周围的空间增大,在前牙会导致牙齿颈部的黑三角影响美观,在后牙会导致食物嵌塞,进一步加重牙周炎。咀嚼疼痛:咀嚼疼痛是牙槽骨吸收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症状。当牙齿周围牙周膜牙槽骨破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牙齿可以承受的咀嚼力量小于咀嚼需要的力量后牙齿就会出现咀嚼疼痛。同时,牙周炎症状态下牙周的疼痛感受器更加灵敏,这时较小的力量都可以造成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是牙周炎中牙槽骨破坏的必然结果。牙齿和牙槽骨好比大树和周边泥土的关系,当树周围的泥土都流失了以后,大树最终的结局就是松动倒塌。在牙周炎中牙齿周围的骨头吸收到比较厉害的时候牙齿就开始出现松动,当骨头基本吸收完毕后脱落也就成为牙齿的最终结局了。 哪些人易患牙周炎吸烟:烟草燃烧的热和积聚的产物容易使牙龈角化增生,牙面会出现烟焦油沉积物,促进牙菌斑和牙石量增多,更易诱发或加重牙周疾病。 孕妇: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期间,内分泌、激素、营养水平都会产生较大改变,口腔免疫屏障变得脆弱,血管长期充盈,加剧口腔菌群的失调,成为牙周炎“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精神压力重者:精神紧张的人,容易通过吸烟、酗酒等不健康方式来缓解压力,也更缺乏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全身免疫系统工作效率降低,口腔中的常驻菌群就是“伺机而动”,一步步攻占牙龈组织,进而瓦解牙周组织,导致牙周炎的产生。 如何治疗与预防?治疗: 牙龈炎:定期洁牙 牙周炎:彻底牙周刮治,定期维护与洁牙预防:1、定期检查,定期洁牙。建议半年到一年清洁一次。 2、正确刷牙。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非常重要,建议选用刷毛较柔软,末端为圆头的牙刷。“三三原则”要牢记:每天3次,每次3分钟,每次三个面(外面、里面、咬合面)。再配合口诀: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刷了外面刷里面,咬合面上来回刷,最后轻刷舌头面,牙齿清新又健康。3.使用牙线。在每日常规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基础上,应使用间隙刷、牙线和牙签清除存留在邻面和根面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 4、及时修复缺失牙,以减轻余牙的咀嚼负担,恢复口腔的基本功能。5、注意日常膳食营养,做到均衡饮食,合理搭配。医院口腔科专家 李光 职称:主治医师、口腔科主任 坐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日 专家简介: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从事口腔临床诊疗工作二十余年,医院高级涉外口腔机构主诊医师及技术顾问。对常见口腔疾病如龋齿,齿状突发育畸形、下颌后缩、四环素牙、牙周炎、牙菌斑、牙石、牙齿畸形、假牙护理、拔牙、唇颊系带修整、颌面部肿瘤、铸造金属全冠、烤瓷全冠等各类口腔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尤其擅长牙齿矫正、牙齿正畸、烤瓷牙舌下腺囊肿、腮腺混合瘤摘除、残冠、残根、畸形牙等口腔疾病。先后在国内发表口腔学术论文10余篇,形成了精湛的个体化口腔矫正技术,是目前国内口腔正畸领域的知名专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