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在我国患病率高达80%~90%,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充分证据显示,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宿主的防御反应是牙周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一个必要条件。大量的研究显示,某些系统性疾病、全身因素和行为方式能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反之牙周感染也可能是某些系统性疾病或异常状况的一个重要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 1.牙周感染的特点 人类的口腔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特别的生态系统,大约半数的人体共生菌,代表至少~种不同的微生物寄居于人类的口腔。由于牙周组织的独特特点,菌斑在牙面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菌斑生物膜是一种整体生存的微生物生态群体。因此,各种抗微生物治疗不易起效。当牙菌斑的形成不能被有效地控制时,各种细菌及其毒素刺激牙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如此时不能及时治疗控制炎症,最终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2.牙周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主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其他常见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遗传、肥胖、年龄等,慢性感染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病因之一。牙周病作为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具有潜在作用,是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作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牙周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0%,牙周病患者的致死性心脏病发生率是非牙周病者的2倍,中风发生率则是3倍。牙周基线状况是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重要而独立的预测指标。平均全口牙槽骨丧失率每增加20%,受试者死亡风险增加51%,且牙槽骨丧失率最高患者死亡风险较牙周健康者增加85%。卒中是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首要病因。近年来,感染被认为是卒中一个潜在原因。牙周病通过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及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内皮损害及对血小板活性的激活等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促成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基础病因,有学者在颈部斑块中检测到牙周致病菌,认为牙周致病菌参与了颈部斑块形成。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牙周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症状和体征,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3.牙周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肺部感染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是吸入口腔咽喉部的感染源,其中口腔内的细菌起着重要作用。牙菌斑可能是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菌的重要储存库。口腔咽喉部的细菌如牙周袋内的细菌,可被吸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导致相应的呼吸道感染或加重原来的病情。年,美国学者首先提出口腔感染尤其牙周感染可能是细菌性肺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口腔卫生控制不良的人群患COPD的几率比口腔卫生良好的人群高4.5倍。另一项长达25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基线时牙周炎引起的牙槽骨吸收时COPD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学者指出,与牙周炎相关的唾液蛋白酶可能损害口腔黏膜表层促进致病菌的粘附与聚集,易被吸入肺部。同时,这些唾液蛋白酶也可降解与致病菌相附着的唾液蛋白膜,削弱其清除黏膜表面致病菌的能力。此外,牙周炎中产生的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和各种炎性介质,加重了呼吸道上皮的炎症状态,促进呼吸道感染。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去除牙结石牙菌斑+有问题及时就诊是保持牙周系统健康最最简单省力的途径。 ? 北京中科白癜风北京中科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