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策贺岁大片医院之望尽浙牙

时间:2021-6-19 20:27:3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吕建明说:

通策医疗的故事不够长,(但)用我的一生是讲不完的,(马云说)阿里(要活)年,通策医疗起码年吧。

独牙不打算讲一个一千零一年的故事,本文也不谈股票,只谈口腔。

年12月26日,通策医疗、医院集团宣布启动“蒲公英计划”,计划在3~5年内,在浙江省内县(市、区)和重点乡镇建设医院。当天,启动仪式上首批签约了绍兴柯桥、湖州德清、丽水莲都、杭州临平、金华婺城等10家新分院。

首批签约10家新分院的地址

“蒲公英计划”是通策在年4月提出的,计划在浙江省内的各县市区(不含杭州市主城区和宁波市主城区),联合各地有威望的口腔医生,投资建设医院分院的创业活动计划。集团通过给予医生一定股权的方式,将医生的利益与公司发展绑定。推出“蒲公英计划”的背景是通策已经完成了在省外的初步布局,医院业绩增长乏力,通策希望在浙江省内深挖医院的品牌,为自身业绩增长提供保障,下沉品牌终端,到乡镇上去抢生意。

1

成立于医院一直是浙江医院,在它易主前,一直以平价服务广受杭州当地百姓欢迎,年盈利近万元。年6月,该院突然被以1.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当时连一块稳定的主营业务都没有的通策。也正是这次“意外”的受让改变了通策和吕建明的命运,同年10月,通策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后,主营业务才正式变更为从事口腔医疗服务行业的经营和投资。

易医院不仅去掉了自己名字中的属于公立的那个“市”字,也去掉了平价两个字,用当地人的话说:以前在这里多数口腔治疗项目只有十几元,换一颗假牙的费用为几十元,最复杂的口腔手术也在元以内。而如今通策治下的医院变成了什么样的地方?变成了普通正畸初诊患者进门就得先交两三千元初诊费的地方,变成了收费标准给内部员工打八折,内医院。

与拿下医院情况最相似的是通医院,年11月10日,通策医疗发布公告称,将斥资.9万元,占58.59%的股份,控股昆明市国资委下属的昆明市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医院。将杭州模式复制到昆明,实现高增长,在医院的报道中被多次提及。可是八年过去了,医院的业绩表现就如同昆明的天气一样“四季如春”。在年5月份昆口改制以后,年医院如回光返照般实现收入万,此后昆口的业绩一直“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成为通策体系中一块名副其实的“鸡肋”。

2

重庆存济,在年初就完成了竣工验收,一直处于试运行中,官宣称会在年年底正式营业,不知为何就跳票了,不过它发布的大量的招聘信息似乎在告诉我们原因。成都存济,作为通策规划中的医院集团总院,投资管辖西部地区5-8家分院。早在年就开始规划,注册资金1个亿。据说最近因为用地属性问题遭遇了审批难问题,开业时间遥遥无期。现实和吕建明所说的“坚持总院-分院模式一百年不动摇”的说法相去甚远。

其实,这两座城市都没有通策培养杭州口腔集团的基因和土壤,以华西的学术派为主导的成都市场对外来口腔品牌充满了不屑和敌意,走近成都的口腔机构,无一例外的都悬挂“华西品质,一脉相承”“华西专家坐诊”等华西字样,这种现象在全国的任何一座城市都极为少见。你能想象已经和中国医科大联姻了的通策再在门口挂上华西两个字的场景么?

再来说重庆,医院医院在邓峰院长的时代就立下了做全国最低价的志愿,年,邓院长自重口出走拜博任CEO,一不小心又带偏了拜博的画风。医院变成了重医院,秉承着“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精神的重庆医科大领导硬是把这一优良传统给保持了下来,于是重口在低价的路上越走越远,但老话说了,要求自己做到,首先应该要求别人做到,于是,重口对供应商的要求第一条就是:全国最低价。

3

大,一定要最大,就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医院,唯大不破。

成都存济,计划建成西部医院;

重庆存济,重庆地区第二大医院;

医院,宁波地区规模最大的医院;

细数通策建设、投资、收购的口腔机构,无一不是当地规模医院,占地数万平米,牙椅、病床数百张。医院自然需要大量的医生来坐诊,所以,当吕建明早在年7月就提出,要让通策成为世界最大的医生集团的目标,而“蒲公英计划”是通策吹响争夺人才号角的最高音。

在全国范围内,医生的短缺都是限制口腔连锁集团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通策也不能例外。通策在它的宣传资料中写道:医院愿意为新建分院提供品牌、管理、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持,翻译成白话就是:房子已经修好了,钱和人都准备好了,就等医生你上炕了。

通策医疗医院投资与合作

4

年2月24日,面包财经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kqjj/116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