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当天,医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首次对市民开放。上午,记者来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个无菌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此处并不大,经过一个过道后,在一个房间里放着一台生物安全柜以及类似冰箱的柜子。“角膜上皮就是在这个地方种出来的。” 王瑶说,临床上做完角膜移植后,还会剩下一个环状的角膜,剩下的角膜也是宝贝。记者看到,实验室里放着个用完的角膜环,工作人员从无菌的玻璃瓶中取出后,然后将其放在了一个粉色的器皿中。“我要把上边的上皮细胞取下来。”工作人员边说边往放有角膜环的器皿中加入了消化酶。“角膜一共有五层,我们需要的是最上边的一层上皮细胞。”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王瑶说,加入消化酶的目的就是把上边这层上皮细胞消化下来。“消化的时候有两种情况,在37℃的环境中,1~2个小时就可以分离开,如果是在4℃的环境中,则需要过一夜。”王瑶选用了第一种方法将其分离。 上皮细胞分析下来之后,还需要加入一遍消化酶,这一次加入的主要目的是把分离下来的上皮细胞再分成一块块的细胞片。“分离出细胞片之后,还需要将加入另外一种消化酶,将细胞片分离成单细胞。”王瑶说。 “我们现在做角膜上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做角膜移植剩下的角膜环,再就是用患者自己的口腔黏膜。”现场,王瑶还向记者介绍了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用口腔黏膜做角膜上皮。“5日我们刚做好了一个,已经移植到患者身上了。”王瑶说,用口腔黏膜做时需要取患者两毫米大小的口腔黏膜,黏膜取下来之后,跟用角膜环做角膜上皮的程序是一样的,也是最后分离出细胞进行培养。 为什么口腔黏膜上分离出的细胞经过培养后可以用到眼睛上呢?“口腔上皮和角膜上皮的功能是比较相似的。”实验室周主任说,从口腔上皮上分离出细胞后,还要进行扩增,因为分离出来的太少了,扩增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培养。 医疗人脉,医疗行业最具影响力平台,汇集行业最有价值的投资信息、医改政策解读、医院管理分享。与时俱进,方可把握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