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自上世纪80年代首例艾滋病发现以来,很多研究者们就发现几乎所有艾滋病患者均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口腔黏膜病变。在第26个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希望广大口腔医师能够及早识别、预防艾滋病,以及对其引起的口腔疾病进行正确的治疗。 与艾滋病相关的口腔黏膜疾病 白色念珠菌感染:此为HIV感染者中最常见之口腔损害。90%以上HIV感染者在疾病不同阶段可出现假膜型或萎缩型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白念菌口角炎。损害最多见于腭部,牙龈部白念菌损害最具特异性,因此部位损害仅见于HIV感染者。 口腔毛状白斑:约30%HIV感染者在病程中出现口腔毛状白斑。损害多见于双侧舌侧缘黏膜,可延伸至舌背部或舌腹部黏膜。损害呈白色皱纸隆起,不可擦去。 卡波西肉瘤:其已成为HIV感染者中常见的肿瘤。肿瘤可发生于皮肤及口腔黏膜。口腔中,腭部为最好发部位,次为牙龈。肿瘤呈深红色或紫红色的结节或斑块,指压不褪色,其周围可有黄褐色瘀斑。 如何治疗艾滋病相关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局部治疗包括制霉菌素涂抹,一日3次,全身用药可口服氟康唑50-mg/d,连用7天。其他真菌感染以伊曲康唑治疗为主。 口腔毛状黏膜白斑感染一般不需要治疗,可用无环鸟苷mg每日5次。14天一个疗程。 卡波西肉瘤:对快速进展和/或播散性黏膜皮肤疾病,或肿瘤已经损害了重要脏器的功能,化疗可较快减缓肿瘤生长,挽救生命。口腔或舌部较大范围的疼痛的溃疡性损害,影响进食的可进行化疗。 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 年4月—年9月,我们进行了全国艾滋病疫情调查,调查对象人口学特点为年轻人(平均年龄28岁),未婚者占70%以上,多为北京市户籍(占55%以上)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75%以上,约46%常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侣。主要结果显示,全国61城市,人,HIV感染者4.9%,其中,西南地区的贵阳、重庆、昆明、成都感染率超过10%;华东感染率在7%左右;华南沿海和东北部分城市感染率4-5%。专题调查表明,异性性传播中商业性行为占47.6%;50岁及以上年龄组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占84.4%。 如何更好的诊断艾滋病 我们要首先分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定义,前者指感染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而艾滋病病人是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艾滋病包括以下临床分期: I原发感染期:初次感染至抗体阳转期,CD4+T淋巴细胞一过性降低或正常。 II亚临床期:ⅡA:CD4+≥cells/mm3;ⅡB:CD4+cells/mm3,但≥cells/mm3。 III临床期(艾滋病期):CD4+/mm3。 HIV/AIDS的诊断原则是以实验室检测为依据,结合临床表现和参考流行病学资料综合进行。包括流行病学史,患者是否有性病或有性病史,不安全性生活史(包括同性和异性性接触),共用注射器吸毒史,医源性感染史,职业暴露史,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配偶或性伴患病情况,以及患者是否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子女等。 HIV感染患者的血清检查根据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检测方法:血清阳转,指在初次感染HIV后,机体血清中的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的过程。 窗口期,指从HIV侵入机体到血清HIV抗体转为阳性的时间,在窗口期内检测不出HIV抗体。一般指感染后3个月内的这段时间。 HIV抗体筛查试验,是一类为初步了解机体血液或体液中有无HIV抗体的检测方法,检测得出HIV抗体阳性或阴性的结果。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凝集试验、金标免疫纸条层析或斑点渗滤试验等方法。 HIV抗体确证试验:是一种确定患者血液或体液中有无HIV抗体的检测方法,可做出HIV抗体阳性、阴性或不确定的诊断。常用的试验有免疫印迹法。 (本文来源于医学论坛网对首都医科医院孙正教授的采访) -------------------------------------------------- 《今日口腔》周刊将于年1月创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