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要有大变革民营医疗如何翻身

时间:2017-1-17 10:09:3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随着医改进一步的深入,医院发展此消彼长的话题日渐升级。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非公医疗十年发展大盘点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甚至大胆预测,最晚到年,医院医院都会亏损,改革机会将从中孕育,医院也应该做好准备。

▍医院要亏损?

在数量上刚刚实现过半优势的医院,正在艰难进入与医院正面竞争的主赛道。

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年8月底,医院数量达2.7万个,其中医院个,医院个,医院在数量上首次超越医院。

然而,数量上的过半竞争并不意味着些许的轻松与得意。

另一组公开数据显示了硬币的另一个侧面——在医院诊疗服务数量方面,医院诊疗人次只占10.9%,出院人数12.9%,与医院依然对比悬殊。

“医院开业的第一个月收入是元,年到年的5年里,美中宜和都没有开设更多机构。”美中宜和医疗集团创始人兼CEO胡澜博士表示。

回顾美中宜和走过的医院艰难发展道路,胡澜认为年是非常重要、标志性的一年——当年,新一轮深化医改正式启动,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此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办医和医院发展的政策,改革的大门终于向民营医疗机构敞开。

但直至年,多项国家政策真正落地,相关配套政策陆续衔接,美中宜和及一批医院才真正开始走上迅速发展的扩张期。

朱恒鹏认为,过去十年,虽然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民营医疗机构仍然发展较慢——“由于非公立医疗机构没有发展起来,国家巨大的医疗资金投入被医院浪费了。”他说。

“要从医疗体制的弊端中发现机会在哪里。过去的十年中,每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中都希望能纳入医保,但过去四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医保,医院的春天才真正来了。”朱恒鹏认为。

他进一步指出,医院是通过内部实现分工协作,医院规模没有那么庞大,也没必要做到那么大,以营利为目标,有一定的规模即可。医疗服务之间需要分工协作,医院差异化发展,可以与医院形成互补关系,这种互医院医院之间,例如患者的互补、设备的互补等等。

他甚至预测,最迟在年前,医院医院都会亏损,医院在妇科、儿科、产科这样的医疗服务标准化、诊断治疗规范化、医疗效果高度确定性且更讲究服务的方向发展,将很有竞争优势。

▍医院要“翻身”?

事实上,多年来,政府对社会办医的支持文件从未间断。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就此话题曾表示,从年至今,共有23个文件提到民营资本办医,涉及人才、定位、医保等多个方面——"从最初的默许到指导性规划,中国社会办医的政策支持体系正在走向完善。"她认为。

7月6日公布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正式明确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也被市场一致认为是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标志性文件落地。

多方观点预测,在国家政策逐步放开和宽松友好之后的~年,医院医院的正面竞争阶段。

而随着越来越多资本的介入,医生自由执业政策的放开,作为核心医疗资源的优秀医生越来越多地走出体制,医院开始真正具备了和公立医疗机构竞争性生存的可能。

年7月1日,张强医生集团成立,这是国内首家跨学科的体制外医生集团;随后,包括万峰医生集团、杏香园、云枫肛肠外科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宇克疝外科医生集团、沃医妇产名医集团、泓心医生集团、小苹果儿科医生集团等也相继成立。

中信证券分析称,未来3-5年,医生集团将步入快速成长期,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另有机构分析,长远测算医生集团可能达15%-20%的医疗服务占比,按年医疗服务业产值2.2万亿元计算,医生集团市场潜力可达亿元。

近期相关调研指出,医生集团带来的最大社会意义是让医生收入阳光化、合法化;而对于医生而言,医生集团最大的吸引力首先在于医生的价值回归,将优秀医生资源从医院的体制内释放出来,使民营医疗具备与公立医疗竞争的第一条件。

附:朱恒鹏在“非公医疗十年发展大盘点暨美中宜和十周年论坛”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样的会议,时间很快,美中宜和已经成立十周年,从胡澜博士一直到赵会长一直在讲这十年医院发展的历程。客观的讲,这十年非公医疗机构有明显的进步,但同时也是发展较慢的十年,发展慢了有什么坏处?可能很多人觉得也就是资本家赚钱少了,其实不是。由于非公医疗机构没有发展起来,我们巨大的医疗资金投入被医院浪费了,也许大家想不到的事实是,全民医保的健康,本身的目的是保基本兜底线,让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但由于医院比重高、没有改革,全民医保的建立反而拉大了老百姓的收入差距,加剧了社会分层,让收入高的群体收入更高,让收入低的群体收入更低,事实上扩大了社会矛盾。

可能很多人会讲,你在危言耸听,其实不是。大家知道社会是分层的,经济学或者我们统计上有标准统计分层,大家查统计年间一直公布一个数据,收入五等分,分层办法,收入最高的20%,收入第二高20%,收入最低的10%,中国13.7亿人口,或者14亿人口,收入最高20%是2.8亿人,收入最低人口也是2.8亿人。

但是经济学家不满足,觉得还可以再细分,经济学家还有收入十等分,收入最高1.37亿人,收入最低也有1.37亿人,大家感觉最高1.37亿人和最低1.37亿人的收入差距,有了全民医保以后收入在扩大还是缩小?显然建立全民医保的目的是要缩小差距,但是由于医院没有改革,比重过大,这个差距是扩大了的。

说起来道理很简单,没有全民医保之前,医院看阑尾炎,元要全部自费,医院贡献元。有了新农合以后,新农合报销55%,实际上达不到,农民为阑尾炎付了元,其中元由新农合支付,元由农民支付。农民自费元,现在自费付元,全民医保建立带来的结果是农民多付了元,当然医院以往从农民手里拿到元,现在从新农合和农民手里拿到元,其中50%医院职工手里,形成个人收入。可能会有人有疑问:部队、医院收入中30%用于个人人工成本,那是报表上的数据,红包、回扣呢?所以你会发现,全民医保的建立,医生收入增加很快,农民支出增加更快。大家想一想,我刚才说的数字,收入最高1.37亿人含不含医生?含,肯定含。收入最低的1.37亿人,是不是农民?肯定是,讲数字很绕,大家可以再仔细斟酌下。

第二个数据,大家都知道美国医疗数据非常高,美国是老年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在现代国家中老人是强势阶层,很多人认为老人是弱势群体。错,凡是稳定发展国家,老人是强势群体,他们有金钱,有社会地位,有影响力。还有一点,老人走路不便等生理特征焕发了人类原始的同情冲动,当老人说小伙子你怎么欺负我,你觉得不对,我不应该欺负他。

在美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7%,老人可以左右他的政治格局,也是推高美国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17%的美国老人的医疗费用占美国总医疗费用高达22%。在中国城镇职工中,离退休人员占比为25%,他们花费城镇职工医保的60%。在中国职工城镇医保中占比25%的离退休人员花费了60%的医疗费用,在美国占比17%的老人花费了22%的医保费用,这样你还认为中国离退休职工还是弱势阶层吗?和美国老人相比,中国离退休职工更强势,他们花费了我们医总费用的60%,而美国老人只花费了22%。当然,为什么中国离退休职工医疗花费占比这么高,因为医院患者中老人占比高,退休职工住院率达到60%以上。

我们发现凡是医院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公平性是较差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由于医院没有改革且比重没有大大下降,让全民医保的成果被侵吞掉。医院改革步伐缓慢,全面医保的建立更加降低了他们改革的动力。

如果回到3年,如果没有新农合、没有城镇职工医保,单纯的比拼服务、比拼态度,比拼价格,非公医疗机构完全有机会打败医院。我们会发现,在没有医保支付的领域,其实医院没有优势。

我们改革遇到问题,当年应该优先改革医院,先发展民营医疗再推进医保。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个人观点。现在的问题在于先发展了全面医保再改革,再发展非公医疗,这是有难度的。

非公医疗机构不要跟医院比规模,这是对的,要比服务,这也是对的。要差异化竞争,这是你们过去十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但是未来的十年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在过去的十年,医院几乎进入了所有的领域,例如今年占比95%的市场份额,医院的狂犬病疫苗注射,医院,它拥有中国最好的妇产科,顺产的比重也很高。医院是指在疑难杂症、危及重症、教学科研等领域领先,顺产可以算疑难杂症,危及重症、教学科研吗?即便现在医院现在什么也不做,想跟它差异化发展,能差异的地方也只有服务态度。

我们现在说健康服务业,所以提高的机会来了,理念要变,过去我们认为医疗是治病救人,你有病我来治,但是今天,整个医疗服务谱系和健康谱系绝不是有病治病。有病治病占比不到20%,我的体会病有三类:有病能诊断、能治疗,这是大家都理解的治病救人;不病自愈,例如生病感冒吃药好了;还有一类疾病,谁都治不好,医生治病不救命。

今年火热的魏则西事件,他的病谁都治不好,百度是非公,莆田系也是非公,医院是公立的,不管是百度还是莆田系,在卫生部眼里都是他们,在政府办的医生眼里也都是他们,这个事情本该是医院能做好的,所以我们要反思,为什么这个市场我们拿不到。整个健康服务业涵盖的所有有病的喝没病的,所谓从出生到坟墓。例如婚前检查,如果你和你的父母强烈想要个男孩,你需要注意你的女朋友不是血友病携带者,血友病只有女性携带,当然我并不是说支持这种歧视性的做法,我只是说作为我们检测健康谱系中的做法,实际上这个谱系很广。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知道,能够治愈的仅仅是小病,大部分医疗健康需求需要的是帮助和安慰,医院恰恰要在帮助和安慰两方面占优势,因为医院做不好。

从这些弊端中我们要发现机会在哪里,在过去十年中,每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都希望能够纳入医保,但其实过去四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没了医保,医院的春天才真正到来。

医院应该知道,3年之前,或者90年代到3年是医院发展的黄金时代。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是经济困难时期,政府意识到民营经济是重要力量,因此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每当经济困难的时候,政府就开始扶持民营经济,最近刚刚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的意见,这样的背景下医院需要时机在哪里。

医院收入增幅在下降,医改风波此起彼伏。今年1到6月份,三明医院收入相比去年同期(12.8%)增长率8.9%。在福建南平,今年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只有3.4%。镇江镇江医保费用增长只有3.3%,实际这些数字反映出三明的医改并没有太大成效,医院增幅下降是大势所趋,并不是医改的原因。

3年到年,由于收入增长速度快、全民医保,医院迎来了黄金时代,收入年均增幅20%多,成本年均增幅也是20%多,现在收入年均增幅降到12%、8%,但是成本增速并没有下降。政府要解决机关事业单位的五险一金,医保控费,取消药品加成,而且财政没钱补贴,但医院支出占比仍然很高,医院成本居高不下,老百姓的怨声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的黄金时期真的来了。

虽然黄金时期到来,但大家仍然觉得医院好难,竞争不过医院,想挖他们的医生也很难。

现在医生发展分科很细,医院的优势,医院可以换不同的医生,医院这样要容易的多。从医院有优势,医院也有优势。

另外,医疗也越来越细,传统上我们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bgev.com/jbzz/39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