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腔溃疡真的是因为“上火”吗 首先,应该确认的是“上火”确实是口腔溃疡的原因之一。中医上把引起“上火”归为肝火、胃火、肺火、心火、肾火等几种,具体治疗的时候也分开考虑。而生活中引起“上火”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腔“上火”源于吃 吃火锅、重味觉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都是“上火”的起因,不容忽视。 2.口腔“上火”源于心情 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情绪波动过大、受惊和缺少睡眠等都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而“上火”。 3.口腔“上火”源于环境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比比皆是。人们生活在如山的压力下,自身与外界发生不可避免的对抗,从而引发机体的失衡,导致“上火”。 那么,口腔溃疡仅仅是因为“上火”吗?可以说,口腔溃疡的病理很复杂,“上火”只是其中一种因素。以下几种也是常见的口腔溃疡病因: 1.口腔溃疡是身体变弱的信号,所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改善体质,出现口腔溃疡时,患者若同时感到身体疲乏,就应检查及了解营养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够,并适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2.不是所有的口腔溃疡都是上火,特别是反复发作的“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认为,慢性病很少因为上火导致,所谓“久病无火”,相反倒可能是阴虚。如果除了口腔溃疡,人还比较消瘦,睡觉时容易盗汗,手脚心也经常发热,那就极有可能是阴虚造成。 3.现在研究还显示,有的食物过敏也可引起口腔溃疡,所以应注意一下自己溃疡发作的规律,是不是和吃的某种食物有关系,只要把引起过敏的食物停了,溃疡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4.感冒、发炎、肠胃炎等疾病都往往会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而白塞氏病、口腔扁平苔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更是会诱发口腔溃疡的严重疾病。所以当口腔溃疡发生时,也不能单纯的考虑,而要综合检查治疗。 二:口腔溃疡如何正确来诊断!口腔溃疡给人们生活带来困扰,那么如何正确判定自己是不是口腔溃疡疾病呢? 1、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良性口腔溃疡一般1—2周即可愈合。若历时较长,超过两个月仍未痊愈,或发作频繁,一个月超过两次,医院就诊查明病因。 2、形态和数量。 形态较规则,圆、椭圆或呈线条形,边缘整齐、清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凹陷的基底部较平滑,摸上去柔软,且疼痛明显,多为良性。恶性的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溃疡底部不平,呈颗粒状,摸起来感觉有些硬,不同于其他部位,而且溃疡不疼或不太疼。 口腔溃疡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良性口腔溃疡正确使用药物效果明显,能加速愈合,恶性的则不明显。此外,有些人没有找到准确病因就擅自用药,结果溃疡不但没有好转,还越来越重。应该提醒的是,若良性口腔溃疡用药8次后,仍疼痛不止,溃疡不消,说明该药无效,医院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换药。 三:别让口腔溃疡要了你的命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种小病,小到只要不是很疼都可以忽略的那种地步,可是小病也往往会导致大危害,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口腔溃疡会导致癌变呢? 区分“溃疡”与“糜烂” 溃疡首先需要与另外一种病损相鉴别,那就是同样常见于口腔黏膜的“糜烂”。“口腔黏膜溃疡”的学术定义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糜烂”则是指“口腔黏膜上皮的部分性表浅性缺损,其大小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这么说可能太专业,打个不太妥当的譬方,溃疡就像一件新衣服的衬里破了一个洞,这个“破洞”的周围比较规则,不是“咝咝啦啦”的;而“糜烂”却像穿了几十年的旧衣服上“蹭出来”的痕迹,没有完全破,但布身已经变薄,有“似洞非洞”的感觉。 之所以要分清“溃疡”还是“糜烂”,是因为,发生在口腔黏膜的“糜烂”除了可见于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外,还多见于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白斑等癌前病变性质的口腔黏膜病,比起“溃疡”来,更需要重视和警惕。 区分“溃疡”的良性、恶性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溃疡”。 其实,口腔黏膜溃疡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许许多多口腔黏膜病都可能发生。例如复发性口疮、创伤性溃疡、口腔肿瘤、各种口黏膜感染性疾病、大疱性疾病的后期、某些性病,以及血液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病的口腔表现等等。所以,对于“溃疡”,还得根据其病理特征和预后,区分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良性溃疡”的典型代表是“复发性口疮”。这是一种几乎人人都可能发生的口腔溃疡。其临床症状可以归纳为“红、黄、凹、痛”,就是指溃疡发作时,边缘充血,表面有黄白色假膜,中央凹陷,伴有明显的疼痛感,影响语言和进食。可伴有低烧,通常两周可以自愈。此类溃疡发作位置“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可以有长短不一的“休战期”,但也有患者“烽火连三月”,口腔溃疡接连不断、此起彼伏。好在恰恰是这种令人苦不堪言的溃疡不会变癌,因此对它犯不着“杞人忧天”。 与此相对应的是“恶性溃疡”,最典型的就是“口腔鳞癌”。与上述的“复发性口疮”不一样,这种溃疡本身就是癌症,叫做“癌性溃疡”。这种溃疡具有时间长,面积大,基底硬,边缘翻出呈菜花状,疼痛不明显,反而“木嗒嗒”的特点,有人把它归结为“久、大、硬、翻、木”五个字。如果病人的溃疡符合这五个字,那么就不是“会不会变”的问题,而是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尽早手术或接受其他综合治疗。 预防潜在癌变危险 介于“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之间,是“有潜在癌变危险的溃疡”,特指可以慢慢“演变”成口腔鳞癌的溃疡。这类溃疡最常见的是“自伤性口腔溃疡”和“创伤性口腔溃疡”。 “自伤性口腔溃疡”多见于患有多动症或有自伤性不良习惯的儿童,他们常常因习惯性咬唇、咬颊、咬舌,用铅笔尖捅口腔黏膜等动作而出现“自伤性口腔溃疡”。如不及时纠正不良习惯,溃疡长期反复出现于口腔的同一部位,是有癌变可能的。笔者就曾经见过一例年仅6岁的儿童因“自伤性口腔溃疡”未引起重视而癌变的。 “创伤性口腔溃疡”则往往是口腔内存在“创伤因素”引起的,包括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等。中老年人如果牙齿蛀坏后不及时治疗,“拖一天算一天”,结果口腔里全是“断壁残垣”,有的“半拉子”牙冠像刀刃,有的牙冠断了,留着一个像“朝天钉”似的牙根,长期“切割”或“刺穿”附近的同一块黏膜,造成反复溃疡,久而久之,可能引起癌性溃疡。另外,缺牙者如果装的假牙不合适,佩戴时有固定压痛点;或者一副假牙使用了五年以上,佩戴时假牙边缘过度压迫口腔黏膜的某固定点,该固定压痛点就会出现“创伤性溃疡”,并且反复发作,渐渐“量变到质变”。 如何防止潜在癌变危险呢?根据以上叙述,不难看出,预防措施很简单――“自伤性口腔溃疡”,纠正不良习惯或积极治疗多动症;“创伤性口腔溃疡”,清除残根残冠,修正不良修复体。临床经验证实,只要预防措施及时、到位,不仅仅这些有潜在癌变危险的溃疡不会变癌,而且溃疡会很快痊愈。当然,对已经发生的溃疡进行局部的药物治疗十分必要。对有癌变迹象的创伤性口腔溃疡和自伤性口腔溃疡,应该及时到院做切片活检,明确溃疡性质,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四:预防口腔溃疡从合理饮食开始 预防口腔溃疡?经历过口腔溃疡的人都知道得口腔溃疡是的痛苦,相信没有人愿意患上口腔溃疡,那么,生活中如何预防口腔溃的发生呢?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日常生活中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机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可以有效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所以人们在日常中可以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喝水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另外,当身体缺乏卵磷脂时也容易诱发口腔溃疡,所以人们还需要适量食用蛋黄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 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机体缺乏维生素时,如缺乏维生素B2和烟酸等经常会出现口腔溃疡症状,长期吃素食、长期食用精米面同时没有其他维生素B族类的补充等都会造成机体维生素B族的缺失而引起口腔溃疡。所以人们需要在饮食均衡的基础上对维生素的进行合理补充。 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临床研究表明,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以有助于预防口腔溃疡和口腔溃疡创面的修复,所以人们需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每日摄入量,可以多食用一些海产品、鸡蛋、瘦肉、牛奶、豆类等含优质蛋白质多的食物。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